第四卷 橫穿大非洲 第三十八章 妹妹找哥淚花流(14)(第1/3頁)
章節報錯
瓦蘭堡,一個千年以來柏柏爾人居住的沙漠之城堡,曾經多次成為這個古老民族從地中海沿岸敗退的歸宿地,如同匈奴王庭,不過,他們的命運比匈奴人要好。
自從阿拔斯家攻陷伍麥葉家的大馬士革,拉赫曼兄妹一路逃命,在沙漠中居然失散了,妹妹阿伊莎帶著侍女奴麗流落到了阿里家,最後遇到了杜環,開始了伊本的傳奇經歷。
但哥哥拉赫曼因為身份特殊,作為王朝最後的男性血脈,在大批親信與教徒的掩護下,一路西逃。
逃命中,即使作為哥哥的他要求部下尋找妹妹,但他們怎會想到阿伊莎公主逃亡到了帝國東部,方向卻相反。
柏柏爾部族大首領馬西尼的哥哥去世,馬西尼繼承了權力,成為新的首領。得知妹妹一家罹難,便千方百計打聽伍麥葉家族的逃生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侄子阿南德在埃及境內遇到了追剿的黑衣阿拉伯軍隊,擊潰了他們,救出了狼狽逃竄的拉赫曼一行。
拉赫曼終於到達了母舅家,這回安全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喘息,他終於從驚慌失措中走出,恢復了正常生活,開始分析帝國失敗的原因,並與追隨者一起討論過去的過失,最後決定重整旗鼓。
他宣佈重建被推翻的伍麥葉王朝,召集四散的部眾。
於是大批前朝官員、宗教人士陸續前來投奔,他終於再次擁有了自己的團隊。
前朝軍隊中,在地中海沿岸的地區大多投靠了阿拔斯王朝,只有大漠深處的部族擁護他,而有些部族則態度還不明。
蘇萊曼就是老哈里發的部下,事發時,他正帶兵在北非一帶鎮守。
得知帝國事變,老將軍與擁護阿拔斯家的軍隊發生了戰爭,也曾經敗退沙漠。
當拉赫曼的召集令發到蘇萊曼處時,老將軍老淚縱橫:“天不滅伍麥葉家啊。”
他帶兵勤王,尋找到了拉赫曼,並與馬西尼一起擁護拉赫曼稱哈里發,但拉赫曼道:“做哈里發可以,但不是現在,應該是回到故都大馬士革的那個時候。”
於是大家商定暫時稱為埃米爾,召集各路人馬,準備東山再起。
但是,此時的伍麥葉集團內部發生了新的變化。
以柏柏爾族馬西尼為首的一派不贊成去與阿拔斯家爭天下,因為那時候阿拔斯正如日中天,不可抵擋,他們認為應該佔據遊牧地,在北非西部紮根。
一些追隨拉赫曼的貴族和宗教人士也對戰爭有恐懼症,只貪圖安逸。
但以蘇萊曼為首的一些軍隊故舊將領則反對躲在沙漠裡,他們認為應該佔領地中海的沿岸城市。
最後,拉赫曼只能和稀泥,讓馬西尼帶領部眾去向沙漠深處甚至往南佔據更多牧場和領地,讓舊貴族去統治這些地方,建立城堡,而蘇萊曼就被派往地中海沿岸去攻打城市。
兵力分散,政令不能由己,拉赫曼十分苦難,唯一能說說心裡話的就是身邊的親隨白德爾。
白德爾年紀輕輕,非常聰明,他深知拉赫曼的處境,為此也不斷建議使用新人。
於是拉赫曼讓白德爾推薦了一批新德才俊到了拉赫曼手下,他們被委以重任,烏將軍就是其中一位。
當然,白德爾對拉赫曼忠心耿耿,私心也有,畢竟自己的人越多越好,因此,他推薦人才也是量才使用,卻忽視了人的品德,出現了烏將軍這種人也不是白德爾德的本意。
正當拉赫曼在沙漠裡一籌莫展時,得知手下遇到了妹妹阿伊莎,妹妹寫了一封信,落款處畫著只有作為哥哥與她才用的水仙花標識,因為水仙花上的妹妹簽名只有他見過。
拉赫曼大喜,就宣佈了此事,讓妹妹得到了公主的正式身份。
但是,沒過多久,妹妹的噩耗傳來,大海嘯中罹難。
為此,埃米爾大哭一場。
從此,埃米爾就沉醉於美色,不理政事,馬西尼、蘇萊曼、白德爾發生爭執,他也懶得管。
除了美色外,拉赫曼非常虔誠,修建了很多清真寺,用於為祖父母、父母、妹妹祈禱,希望他們在天堂得到真主的佑護。
馬西尼作為拉赫曼的舅舅,雖然不是曹操那種挾天子令諸侯的人,但也不希望外甥被別人控制,他希望姐姐的後代能夠在自己的保護下安全地在這裡世代傳承而不絕嗣。
不過,這想法很快就要被改變了,因為,今天,外甥派人來叫他去商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