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她看到林初上揚的嘴角時就知道,他又在逗自己開心!

“我們有的是辦法啦!小傻瓜。”

許久不見的寅鬼再一次出現,白慈沉還是第一次見到插翅虎的模樣。

“好帥!”

“當然了!這是我兄弟,他很強的,還是單身,如果你看上了就抓緊。”

“才第一次見面呢。”

插翅虎舞動雙翼,風與火的異動震懾天地,強勁的風將海水吹散,幾天來不及逃走的魚在原地不停的蹦躂,希望能回到海洋生活的天地。

插翅虎在天空中逐漸升高,海洋此刻就像一個大浴缸,白慈沉激動的歡呼道:“林初哥哥!這就是坐飛機的感覺嗎?好刺激啊!”

白慈沉試探著鬆開摟著林初腰部的雙手,展在身側感動著風吹過手臂的快感,閉上眼睛的一瞬間,似乎感覺自己變成了一隻會飛的天鵝,在天上輕快的飛舞,尋找著一方樂土。

白慈沉倒是享受了,林初可難耐多了,迎面而來的所有朔風都被他擋在身前,就像當年她替林婷婷擋住基米拉強橫的靈勢一般,這會兒剛一張開嘴就被風灌到嘴裡。

“啊吧啊吧!這算坐什麼飛機,唔……真正坐飛機的比這要快得多,而且也不用風灌到嘴巴里!我呸!什麼東西吹到嘴裡了?”

老牛的重量可坐不到插翅虎的身上,這會兒他抓了兩條鯨魚當自己的坐騎在海面上衝著海浪,腳下是一塊踏板,曾經的沙灘褲又穿到了身上,這會兒好不歐意。

“看那邊!是海豚!哇!好多的!他們在躍龍門嗎?”

“別再犯傻了,只有鯉魚才會躍龍門!不過,鯉魚躍了龍門之後也只是進化成蛟而不是龍。

林初哥哥的小課堂,給你增加點知識,真正的龍族永遠只有血脈相承,母親或者是父親是龍族後後輩才是真龍,母親和父親一方是龍,而一方是其他的物種,這不是正統的龍族。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老大:囚牛(qiú'niú),龍生九子之首,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睚眥(yá'zì),龍之二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老三:嘲風(cháo'fēng),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老四:蒲牢(pú'láo),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的老四,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老五:關於老五有兩種說法,狻猊(suān'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饕餮(tāo'tiè)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

老六:贔屓(bì'xì),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控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老七:狴犴(bì'àn),又名憲章,傳說中的獸名。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老八:負屓(fù'xī),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建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泥土燒製而成的小獸,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視人間,真有點“平步青雲”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味。這些東西在老百姓眼裡如凶神惡煞一般,是作威作福的象徵。因此,狻猊、囚牛、獬豸、鳳、狎魚們流傳到民間,就有了俗化的名字,分別為: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

這些你都知道吧?他們都是亞種,真正的龍族只有龍宮裡的那些了。

現在見不到真龍嘍。”

“真龍啊……當年多麼強勢的一個種族啊,卻都敗在了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