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得到奇蹟通訊之前,這正是蔚薇在研究的方向。而現有的信仰之力,足夠打造五百萬顆信仰珠,至於每顆信仰珠的使用壽命,受不到奇蹟力量的影響。

具體使用壽命在3050次之間。這一年,人族正式邁入借用奇蹟的嶄新時代。

與本體融合的奇蹟無法被借用就此成為過去式。……一年後。正在修煉的封棋感知到波動,睜開眼睛發現是通訊寶石有資訊。

用意識輕觸通訊寶石,紀河蒼老的聲音傳來:“封老,修煉功法的問題解決了。”聽到這番話,封棋頓時來了精神,當即詢問起紀河發生了什麼。

就在昨天,他還檢視了破曉城各修煉功法研究院的報告,明白現階段的功法研究問題雖有緩解,但本質上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

功法研究層面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與人族的成長潛力提升速度有關。

提升速度太快,導致早期的功法徹底被淘汰。例如他與林染讀書的時代,那時候的功法修煉至圓滿大概需要60年的時間。

時代的侷限性,讓當時的社會不需要漫長的功法。功法的創始人不可能像武俠或是玄幻那般,能夠推演超過60年以上修煉時間的功法,且自己還不清楚功法修煉到極致的效果。

人族與其他領域種族不同的是,人族的成長潛力呈爆發式增長。這就導致每個時代對功法的需求完全不同。

跨過最終戰後,人族血脈潛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修煉速度也隨之提升,早期需要數百年才能修煉完善的功法現在只需要數十年時間。

這就導致每個時代的功法更新速度完全跟不上人族的成長速度。類似的問題,其他種族就不存在。

其他血肉系生命的成長都是遵循循序漸進的節奏,每一代都是穩紮穩打的前進。

而人族的成長潛力提升速度可以用全員開掛來形容。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暫時想不到好的辦法。

封棋想過犧牲線的啟動階段,就開始研究適用於未來的功法。但這個想法並不現實。

早期人類的壽命才數十年,最多也只有百餘歲。適用於後期的功法,少說也要花費數百年的時間學習才能掌握功法研發知識,然後再投入行動。

時代的侷限性,讓早期研究後期功法的想法難以實施。將這個嘗試推遲到中期仍不可行。

中期人類的壽命達到五百歲,畢生需要花費大部分時間在學習上,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出適用於2500年後,乃至3000年後的修煉功法。

這條犧牲線,封棋採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方式。例如青銅時代的人類根據信仰資料庫裡的資訊提出功法的框架,白銀時代的人類填充內容,黃金時代的人類完善內容並進行實際修煉測試。

透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功法不適配的問題。但這種方式得到的功法數量很少,無法做到像青銅時代那般功法百花齊放,適用於各個不同的成長體系。

此時聽紀河說,功法問題解決了,封棋有些難以置信。這才幾天時間,這個世紀難題就破解了?

帶著疑惑,他發出詢問。紀河隨後的回答解開了封棋內心的疑惑。紀河表示,問題確實解決了,但解決問題的不是功法研發人員,而是借用了奇蹟的力量。

而這個奇蹟,就是進化令牌。進化令牌這個奇蹟與其他奇蹟相比,顯得十分不合理,似乎只能由他一個人使用,其他人即使能夠借用也使用不了。

畢竟其他信仰者身上沒有可以投餵給進化令牌的天賦能力。導致進化令牌的功能顯得十分雞肋。

這就顯得十分不合理。封棋也曾想過一個問題,難道進化令牌給其他勢力使用,就一點作用都沒有?

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答桉。原來奇蹟令牌在他身上才是特殊作用,正常情況下的使用方式完全不同。

就在數月前,虎魄研究院的S級研究員霍臨在借用天賦能力時,突發奇想,想要測試一番進化令牌的作用。

原本霍臨想的是,既然進化令牌有分解天賦,可以製作成附加其他天賦能力成長值的天賦珠,那是否也能適用於功法體系。

帶著疑惑,霍臨展開實驗。這次測試,霍臨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找到了解決功法研究進展緩慢的方法。

測試期間,霍臨發現每當借用進化令牌的能力,他的識海里會出現不同顏色的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