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後續完成了對頭部的機械化改造,他還是可以透過模擬食物味道的反饋來體驗各種美食。

這是繼莫羽機械化改造後的技術新升級。

莫羽在徹底完成機械化改造後,經常受到資料的困擾,導致自己的感情逐漸被資料洪流支配。

這個問題在他身上不會重蹈覆轍。

現代的機械化改造技術正在往不斷擬人化的方向發展。

這麼做也是為了未來考慮。

如果有一天人類中有大量成員完成機械化改造,他們也會受到與莫羽相似的困擾,如果這個問題不得到解決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讓人類分支出一個嶄新的種類:機械種人類。

這就有可能導致人類內部的撕裂。

所以他的要求是往後的機械化改造既要保證原有的技術,又要在原有的技術上保證機械化改造人員對自我的清晰認知。

人的定義,將以思想為主,不只是血肉之軀的外表。

……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封棋都在測試自己新身體的各項功能。

完成了機械化改造的軀體在工作效率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只要保持能量核心的能量供應,他就能擁有長時間工作的能力。

但現在的他無法做到24小時不停歇地忙碌。

即使肉體足以承受,他的大腦還是需要透過睡眠來補充精力。

什麼時候進行大腦的靈能機械改造,封棋將時間定在三個月後。

大腦靈能機械化的改造,其危險程度要遠遠超過軀體機械化改造。

首先需要他將自己的意識打造成一塊靈能意識晶片,往後的記憶等內容也將儲存在靈能意識晶片裡,完成了這一步他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機械飛昇,褪去血肉之軀,成為以人類意識為主導的機械生命體。

這將預示著他成功做到了生命的永續。

之所以稱為永續,而不是永恆,是因為他的機械化生命到底能夠活到什麼時候,視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而定。

他將伴隨人類文明一同走向毀滅時刻,也將跟隨人類文明一同成長。

只要人類文明還在,他就不會因為軀體衰老死亡,老舊的機械化軀體零部件可以伴隨著人類機械化改造技術的升級不斷得到更新。

……

三個月後,大腦機械化的改造正式開啟。

改造實驗還是在機械化改造實驗室裡進行。

當封棋平躺在手術檯上,手術檯上的金屬帶自動彈出,將封棋的身體束縛,隨後八條機械手臂開始接近他的大腦,釋放綠色光芒進行掃描。

操控臺前的顯示器上實時反饋出現三維掃描圖。

大腦的改造沒有提前打造好的機械零部件,需要在改造中實時進行。

只見八條機械手臂同時展開工作,好似3D列印般噴塗材料,打造出了一個1:1復刻的機械化大腦。

隨後其中一條機械手臂從冷凍保險箱裡取出了小孩巴掌大小的靈能意識晶片。

接下來是意識的轉移。

莫羽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也是接受意識晶片化改造的第一人。

這項技術即使經過了千餘年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的風險。

人類對意識領域的瞭解還較為淺薄,上傳意識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進行意識晶片化打造的人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否則極有可能在改造過程中意識消散。

這也是未來機械化改造無法全面普及的原因。

未來選擇機械化改造的人,基本上是選擇部分軀體的靈能機械化改造,也就是機械化義肢的路線,基本不會去觸碰大腦的意識晶片化改造。

原因就是意識晶片化改造的風險太大了,即使在1500年後的未來存活機率也不到十分之一。

但意志堅定者,在意識機械化改造上的成功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用信仰資料庫裡一位機械化領域學者的話說,意識上傳晶片的過程,就像是乘坐木筏穿越大海的挑戰者,中間需要經歷風浪侵襲,很容易葬身茫茫大海之中,導致意識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