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線上的信仰者現在只有猩紅研究院裡有但其他機構並無信仰者,他們無法進入信仰空間翻閱信仰資料庫,導致很多資料無法進行學習。

這就嚴重拖慢了前期的發展進度。

封棋想過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仔細想來其實並不容易。

犧牲線的起步階段,他雖然被譽為人族的冉冉升起的新星,揹負了天才的名聲。

但全人類看好他,不代表願意信仰他。

這與未來人完全不同,未來人從小在信仰他的環境裡成長,耳濡目染下很容易成為他的信徒。

但現代人不同,突然讓現代人去信仰一個他們眼裡的小天才,這會讓星城民眾感到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

所以信仰成長體系的發展需要經歷幾代人的更迭。

就像是一顆種子,需要在時間的醞釀下才能夠開花結果。

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蔚薇給出了一個靠譜的辦法。

她表示前期想走信仰成長路線很難,但她可以將信仰資料庫裡重要的內容先下載,製作成書籍進行人才教育培養使用。

這無疑是早期信仰成長體系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

會議結束的三個月後,空間專業在星城學府正式設立。

但此專業卻沒有招募新生學員,被邀請入學的是封棋手裡名單上的一批科技學者,在所屬領域已經有所建樹。

而他們的老師不是別人,正是封棋自己。

當年他跟隨老迷學過一段時間的空間知識,雖然掌握的不多,但用於基礎教學足矣。

封棋決定用半年時間將自己掌握的空間知識教授給空間專業的第一批學員們,半年後他離開接下來的空間專業發展將完全變為自學。

到時候會由蔚薇提供信仰資料庫裡下載好的專業資料內容。

時間來到半年後。

結束了空間基礎知識的教學,封棋動身前往星城西補給區。

這時候的星城沒有連線西補給區的列車軌道能看到城外有許多工人身影正在忙碌建設主道。視線眺望遠方,是雨後泥濘的道路。

乘坐車輛一路顛簸來到目的地。

眼前的景象可以用百廢待興來形容,與主道同

步建設的星城西補給區還沒有任何建築,軍部的成

員正在忙著砍伐周邊的樹木,清理出一片用於建設的土地。

與記憶裡的星城西補給區相比,腳下的土地還是一片沒有被開墾過的蠻荒之地。

簡單視察後,封棋回到了星城。

前期無疑是他最忙碌的時候,一切都還未按照他決策的方向步入正軌,很多問題都需要他時刻關注,防止發展出現偏差。

但封棋卻樂在其中。

因為忙碌的背後,他看到了希望。

沒有什麼比未來擁有希望更讓他感到愉悅。這與早期的犧牲線心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早期的犧牲線他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也知道未來的崩潰不可避免,內心承受著巨大煎熬。

但現在的他可以肯定,這條時間線上的人族會屹立在1500年後的新世界,會比上一條時間線發展得更好。

這是希望帶來的心境動力。

除了每日奔波忙碌在星城各個機構之外,封棋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修煉一段時間的「精神永生」。犧牲線上的他想要進行機械化改造,尤其是機械奈米蟲的改造,精神力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