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蘇清將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訴了花辭後,就連的眉頭都皺了起來。

“那麼,這件事的源頭是那份文書,而且現在還找不到了,所以遲遲拿不到朝廷的銀兩是麼。”

“對。”

“你算一算,現在於府能支出來的現銀有多少,再算一算清豐縣拖欠那些匠工的銀兩有多少。”

蘇清雖然有些不理解花辭讓她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但她還是依言算了起來,她自小的算術能力就極強,所以她沒有用到算盤,很快算出來了。

府中能支出的現銀有一百五十兩。

拖欠匠工二千八十八兩。

“這麼多?”花辭著實有些驚訝了。

若是數額不大的話,花辭是建議立刻用府裡能支出的銀兩,先給那些拖欠了很久工錢的匠工發放銀兩的,因為這件事不能拖下去,越早解決越好,越拖,對於絮的名聲越不好,不然到了後期,就算於絮將工錢要了回來,他的名聲也早就臭了。

而且這還會他這種發放銀兩的行為,還會被看作是因為輿論的引導,或者說是因為他們的抗議,受不住百姓施加給他的壓力,才勉強給的。

這樣,對於他這樣剛上任的官員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官跟民之前的聯絡是隔不斷的,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是無法早點解決,這件事無論解決與否,都將成為於絮與清豐縣百姓之間無法忽視的隔閡。

但這件事讓人最頭痛的是,這拖欠數額太大,於家根本就負擔不起。

所以,必須得找另一個迅速又快捷的辦法。

那最終還是重新迴歸到那份文書上,只有迅速找出那份文書,才能解決當下的困境。

“清,你去過知縣府麼。”

“自然是去過的。”

“那今日我們就去知縣府看看事情發展到哪一步了。”

“自從上回我去了知縣府,相公就叮囑我不要再去,他說有危險,並且現在事情鬧到了這種份上,若是再去,恐怕著實有些不妥。”

“誰說我們要以知縣夫人的身份去了,這一次我們要做的只是打探一下事情發展,只需要我們稍作打扮,換個身份不就好了。”

“這樣行麼?”

蘇清總覺得這樣有些不妥,但是她看著事情發生到這一步,她自己也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若是有別的辦法,她也希望能幫到於家。

“相信我,只有真正的感受輿論,才能有針對的方案。”

花辭忽然間想起了公關最有效的辦法,當你無法阻止輿論的發酵時,你可以用更大的事件去掩蓋當下的輿論,將人們的關注點引到另一件事情裡,漸漸的,這件事情就會被掩蓋,最終從人們短暫的印象中,漸漸忘卻。

所以,她需要觀察,並且發掘一個更讓人們震驚且重大的事件,當然這只是在沒有解決問題方案的前提下,希望於絮已經對將那文書

蘇清有些不太懂,花辭口中的輿論究竟是什麼意思,但她聽著,著實是有些道理的。

“你覺得如何,若是可以我們最好還是快些去,反正我近日裡,常常覺著無聊,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的,既然你們現在出了問題,能幫我會盡量幫的。“

“也行,既然花姑娘都如此說了,那我便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