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211章 論道(第1/5頁)
章節報錯
就在眾人以為莊子會解說這段的時候,鯤鵬族的天驕臉都要笑爛了,結果只聽見莊子繼續在唸,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一段經文下來,雖沒有醍醐灌頂之效果,但是在莊子親自口述的情況下,不少人也領悟良多。
就在眾人以為莊子會繼續唸的時候,莊子卻問道:
“不知有哪位天驕可以起來說一說對鯤鵬、蜩與學鳩的看法。”
眾人疑惑,這有什麼看法,無非就是蜩與學鳩是井底之蛙,怎麼知道天高地厚。
又或者蜩與學鳩不知進取、安於現狀、沒有追求?
但凡瞭解過老莊的學說,必然對《逍遙遊》理解深刻,曾經有不少天之驕子從裡面悟出了絕世仙經,
扶搖九天法、大鵬展翅遁術等等有名的各種遁術、功法,難道在這裡對鯤鵬、蜩與學鳩還有不同的看法?
而且就在剛才,朱天命也悟出了一種絕世遁術,直達上品仙經,聽見莊子這麼問,也不由得思考了起來。
難道這裡面還有其他寓意沒有解讀出來?
在場之人全是天驕,頂級智者不在少數,皺眉思考,有的恍然大悟,有的沉默不語。
表情百態,各不一樣。
莊子也不著急,講道講道,就是要讓人有所悟道。
光自己講,有什麼意思呢。
有一位智者起身說道:
“前輩,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還請諸位天驕不吝指教。”
“請說。”
莊子說道。
這位萬族智者說道:
“前輩剛剛所言,蘊含無上大道,可以讓人領悟絕世仙經,直通大道。
晚輩之前一直以為這段經文的核心思想是以大鵬形體之大、飛翔之高、憑藉風力之厚和蜩與學鳩形體之小、飛行之低、憑藉風力之薄作對比,
描繪了不畏艱難險阻、執著於自己的追求、展翅翱翔的大鵬形象,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安於現狀、不知進取、沒有追求的蝄與學鳩。”
在場不少天驕也這麼認為,難道不是這個意思嗎?
領悟無上仙經的時候,更能明悟道心,打磨毅力,為自己的大道埋下深厚的養料嗎?
智者接著說道:
“剛剛前輩所問,晚輩再次有所領悟,總結而出,不外乎‘雖復升沉性殊,逍遙一也。亦猶死生聚散,所遇斯適,千變萬化,未始非吾。’”
眾人聞言冷靜思考,若有所悟,亦或不屑。
朱天命與李清照也在反覆咀嚼這句話什麼意思,
不是很難理解,反而很好理解,而且深諳道家無為之思想。
這位智者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表層的意思不外乎是:物各異其性,性各異其情,不應按照一個統一的要求來衡量鯤鵬、蜩與學鳩是否逍遙自由。
大鵬摶風九萬,小鳥決起榆枋,雖然遠近相差很大,但在適性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各自都能盡己之能,取得自由。
深層的意思不外乎是告訴眾位天驕,每個種族、每位天驕的潛力、天賦都有很大差距,大家盡力就好,沒必要嘲笑比自己菜的人。
因為你的天賦、種族已經決定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