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命問道:

“還有啥,”

蘇軾說道:

“剩下的三處流民為了防止日久生變,我們可以隨機選取部分流民迴天樞城,然後等十來天在送他們回去講述天樞城的待遇,

總是我們的官員宣傳肯定會形成審美疲勞,要是隨機選中一批流民,由他們體驗之後在回去做思想工作,效果會更好。”

不愧是蘇軾,完美天賦,內政接近滿分的人才,各個方面面面俱到。

對於人心的把握,也到了一個近妖孽的地步。

看來當真是大宋朝廷讓蘇軾傷了心。

朱天命點頭說道:

“可!”

“侯爺,除此之外,還可以讓捕快司與衍衣衛的人去豐常島、昌渡島以及靖朝島收取天賦好的孤兒,充實力量。

工部也要派人去收攏三百萬流民中的副職人才,副職人才能夠創造大量財富,早一天來天樞城,我們就早一天獲得財富。”

蘇軾思路很清楚,有條不紊的說道。

朱天命十分慶幸,有個內政高的人才,領地事情自己就放心多了。

吉鴻雲與侯永壽、方寬三人,內政尚可,但是要達到這種高度,還是不行。

至於豐常島、昌渡島以及靖朝島三島,是朱天命計劃中最後收攏流民的三島。

只見蘇軾繼續說道:

“糧食也要源源不斷的送往三島,只要糧食在三島,人心就必定在我們這裡,

甚至我們還可以組織精壯開採三島上的礦脈,鐵礦、紫銅礦、元陽石、黑巖金,都是我們急需的材料;

特別是黑巖金,鑄造城牆的不二材料。”

朱天命讚道:

“孤得蘇軾,如魚得水。”

蘇軾此時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沒有了當初的吊兒郎當,十分嚴肅與認真。

因為蘇軾把最後振興大宋的希望都放在了朱天命身上。

儘管知道後面朱天命會奪了大宋的山河,但是想著大宋那腐朽不堪的制度,與一群只會爭權奪利的官員,

還不如建立新朝,至少朱天命積極進取,善待百姓,容易接受各種新制度。

而且朱天命也給機會讓他蘇軾一展抱負。

蘇軾常年在大宋禮部跟各個運朝、宗門、教派打交道,一腔抱負,如何施展?

接下來的一個半月,各項事情精心的十分順利。

收攏了200多w的流民。

天樞城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處十分大的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