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完畢,方寬開始出列說道:

“啟奏侯爺,臣有要事啟奏。”

朱天命坐在侯椅上,說道:

“講!”

“侯爺剛定永北大城,應該建立私塾學校,培養人才,以備官員不足之需。”

方寬這話雖然是想解決目前官員還有點窘迫的問題,實質上是想到了未來擴招需要很多官員的情況。

即是近憂,也是遠謀。

朱天命問道:

“說出你的想法。”

方寬說道:

“臣把學府分為了三個層次,初級學府,中級學府,高階學府。”

方寬這個想法還是朱天命隱約透露給他的,但是在場的官員還不知道,朱天命只得裝作不知道,問道:

“有何說法?”

一旁的其餘官員也是好奇的看著方寬。

方寬說道:

“初級學府,是永北大城管轄範圍之內,所有612的孩童都要接受教育;

在孩童12歲時候,會有一次選拔考試,到時候中級學府會按照成績從高到低的排名,選擇一批排名靠前的孩子進入中級學府,接受新一批教育。”

這個時候,吉鴻雲疑惑問道:

“方大人,612歲的孩童學什麼,12歲之後的中級學府又是幾年,又學什麼?”

方寬早有預料,緩緩說道:

“612歲的孩童,前三年啟蒙教育,主要是認字,簡單的算術,簡單的呼吸吐納之法,引領他們步入修煉;

後三年學習諸子百家少量學說。

至於中級學府,學制是三年,學習諸子百家學說的同時,注重儒家六藝的學習。”

眾人點頭,儒家六藝,與百家學說,確實可以深學。

朱天命也覺得儒家六藝沒啥問題,宋明兩朝的儒生是被閹割的儒生,儒家六藝,最多會兩三門。

漢朝的儒生有多兇猛?

文能安國,武能跨馬殺敵。

不是儒家不行,而是宋朝之後的每一個朝代的儒生大多都不行。

孫超也是第一次聽見這種說法,好奇問道:

“那後面的高階學府呢?”

方寬不急不慢的說道:

“高階學府分為三類,一類是繼續學習諸子百家學說的學生,也就是文學府;

一類是學習各個副職的學生,此類名喚工科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