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益於馬由設計的艦艇超視距感知探測系統,與私人衛星聯網後。至少可以在2000公里半徑之外,掃描發現敵方蹤跡,且能發現地方配備的潛艇。由此可根據敵方戰艦行駛狀況,在5秒鐘內,便可制定出相應的戰鬥方案。並將目標分配到各組導彈上。

待進入距離敵方1000公里範圍時,便可發起飽和式攻擊。且這些艦對艦攻擊導彈,也是隱身設計,只有到敵方光學裝置能夠探測到的位置,才可能暴露蹤跡。但這時敵方已無法及時做出攔截反應。

米軍一個航母戰鬥群,包括航母一艘,兩艘巡洋艦,兩~三艘驅逐艦,一艘反潛巡防艦(快速戰鬥支援艦),兩艘攻擊潛艦,一艘補給艦。防空導彈約300枚。

但實際攔截導彈的能力沒有那麼厲害。

&n2er遠端導彈,防禦範圍在15~150公里;海麻雀,防禦範圍在1~40公里;拉姆,防禦範圍為100~9000米。理論上來講,一艘阿利伯克可以同時發射9~12枚導彈攔截來自5個不同方向的目標。後者擁有122枚導彈,主要是標準以及戰斧導彈,這款艦艇可同時攔截16個目標。

按照最好的情況來算,也就是驅逐艦和巡洋艦分別有三艘,每艘都能夠發揮最大的能力,那麼也只能同時攔截63枚導彈。更何況,米國更強調迪康德羅加級的對地攻擊能力,所以真正能夠起到防空能力的艦艇還是阿利伯克。

因此,假設《刺蝟98》無人戰艦,一次性發射100枚導彈、時隔1分鐘又可發射第二波100枚反艦導彈。微型導彈飛行速度是3馬赫,射程1200公里,假設在1000公里處發射,則飛行時間約14分鐘。

兩波導彈利用這個飛行時間,自動調整飛行姿態和速度,讓分兩波發射的200枚導彈,在幾分鐘內自動完成編隊。到達敵方目標時,200枚同時發出飽和式打擊。

當然這是最大打擊力度。其實一般來說一個波次的導彈,就能將一艘航母戰鬥群全部擊沉。

這是馬由計劃中,建立一支保衛海外基地、海上運輸通道建造的武裝力量。

藍星集團越來越大,被西方勢力公開打壓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要徹底破解這個困局,只有透過一場可控的衝突並戰而勝之,才能讓謎之傲慢的西方人,低下頭顱平等相待。

而且,這場衝突還不能依靠祖國的武力,那樣就容易變成另外一種性質,即東西方的對抗。這不是馬由願意看到的局面。

為此,馬由作了兩手準備。前期不願公開暴露自己強悍武力時,可以用類似《刺蝟98》的無人水下(潛艇式)武裝平臺。雖說導彈數量只有450枚,但也足夠摧毀一個航母戰鬥群。且作戰更加隱蔽。

兩款無人戰艦的自身防衛很到位。首先是擁有隱身設計,敵方的偵察機和預警機都無法在發起攻擊前,提前發現自己。只有發射導彈時才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但因為高達70節航速,發射完導彈後,可發射各種煙幕彈、反雷達誘餌等,利用這些偽裝,迅速脫離原來位置,並再度進度隱身狀態。

所以,在馬由眼中,航母戰鬥群僅是大國對小國的一種威懾工具。面對擁有反艦能力強大的大國,其實作用不是很大。但一個大國卻不能沒有航母,這是面對其他國家宣示主權和止戰的有效工具。

“馬董還有什麼指示嗎?”

陪同馬由來到鷺島考察的船舶集團總裁莊雨生問話,打斷了馬由的遐想。好在他現在大腦的計算力非凡,思考剛才的問題也僅僅是一瞬間,沒有在下屬面前失態。

“嗯,超級遊艇都是訂單制,現在只用到了一個船塢,另外的船塢你們有什麼生產計劃呢?”

“市場研究院給我們的建議,主要是旅遊業方面的產品,比如豪華遊輪,供黃浦江、三峽等觀光旅遊,再比如摩托艇和快艇,另外還有一個創意,是全境天窗旅遊潛艇,提供給從事海洋旅遊的企業。所以,工作量還是很滿的。”

“好吧,就按調研的建議試產。不過普通的觀光遊輪不必接太多訂單了,我們要堅持生產尖端產品。儘量面對歐洲、北米多開拓市場。比如生產幾款小型私人遊艇,擴大遊艇消費人群。當然,哪怕是小型遊艇,我們也要有特色和豪華感,總之所有型號都應該是頂尖層次的。”

馬由的這個觀點也是有自己的道理,這麼先進的裝置,若生產一些普通產品,完全是浪費產能。自己資料庫裡有很多先進的小型遊艇、炫酷的摩托艇、以及觀光潛艇等,可以提供給船廠生產。

晚上,馬由乘穿梭機再度非常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