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應對暴行的預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種直升機優勢比較明顯,一是航速快,二是噪音小,三是省油,四是載重量大。可以說是兼顧了固定翼飛機和傳統直升機兩者的優點。當然沒有渦噴、渦扇固定翼飛機那麼快的速度,但和渦漿飛機相差無幾。”
馬由簡單介紹了這款全新概念的直升機優點。
“馬董,我們的蜂鳥與米國的魚鷹相比速度快多少?”
“蜂鳥最快航速可達850公里/每小時。比魚鷹V22的航速509公里快50%多。航程其實我們相比魚鷹的最大優勢不是速度而是安全性。大家都知道,魚鷹面世後,在試飛階段事故頻頻,機毀人亡也非偶然。安全性一直是詬病。這是他們在設計是就存在的問題。”
眾人會心一笑,一位設計師說道:
“是呀,魚鷹降落時,存在下洗氣流安全問題,多次出現不可控的故障。作為軍火出口大國的米國,就因這個安全問題,至今沒有外銷一架。”
“其實還有一個很糟糕的問題是渦環。這是一種發自旋翼槳尖的渦流。在某種情況下,他會逐漸向槳的內部發展。這種渦流對旋翼產生升力是不利的。上升和平飛的時或許這種渦流並不會干擾到旋翼。但若下降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渦環就會影響到旋翼的效率了。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即使提升功率或者增加總距也沒法提高升力。直升機因此會迅速墜落,有點類似固定翼機的失速。”
“的確,對於雙旋翼機來說,一般兩個旋翼不太會同時陷入渦環中。因此一旦一個陷進去而另一個沒陷進去的話,飛機就會因為兩個旋翼的動力不平衡而向失去動力的一側偏轉姿態。”
……
這個話題開啟後,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這些專家和設計師們,加入藍星集團後,在藍星內網上,見識了不少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對比魚鷹直升機的設計缺陷也有所瞭解。
“咳咳,請大家注意,我剛才就提到蜂鳥的優勢是安全性,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技術,一是我們採用的涵道風扇,相比魚鷹那種採用變向式傳統螺旋槳動力系統,在氣流控制上,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運用都有極大的區別。其次就是我們的飛控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都非常先進,這是基於我們有強大的晶片和控制程式設計、製造能力。可在不同氣流環境下,調整涵道風扇的角度、轉速,在其他輔助平衡系統協同下,確保升降、懸停以及飛行時的安全。”
馬由及時終止了他們的議論,繼續解說道:
“蜂鳥也分輕型、中型、重型三個系列。其中輕型的涵道風扇更加先進,採用的是無風扇設計。主要靠每個涵道環120個噴氣口,噴射壓縮空氣來完成各種飛行姿態。且這120個噴氣口的噴射空氣量及壓力,還可以不同步調節,讓飛行器更加靈動。當然這也建立在強大的飛控系統基礎上。這樣的方案好處十分明顯,一是扇葉機械振動噪音完全消除,可謂是真正隱身直升機的不二之選。二是可杜絕飛鳥之類的撞擊事故發生。其他的有點大家慢慢挖掘。”
“完全是異想天開超前理念呀。這位設計師的腦袋是長成什麼樣的呀?我要去拜師!”一位年輕設計師驚歎不已。其他不少人贊同地點頭。
馬由笑而不語,真神就在眼前,可惜他們不具慧眼。
這就是設立多家研究院的好處,彼此不瞭解所研發的專案,有利於馬由隨時釋放星兒資料庫裡的先進技術。完全靠招聘來的科學家們,幾十年的培養,也無法匹配藍星集團發展的速度。
“我最後提示大家,要在預定計劃時間內完成地面測試,我們有諸多有利條件,一是方案基本完善,完成最終設計週期很短,樣機研製時間也不會超過2個月。這樣我們就有89個月時間,先不說我們的設計方案已經虛擬實驗室,反覆進行了驗證,我們的測試的結果一定和設計指標十分吻合。而且我們可生產多臺樣機,同時進行不同科目的實驗。這樣時間不就節省出來了嗎?”
眾人面面相覷,董事長說得好有道理,無法反駁呀。完全是“時間不夠錢來湊”。得了,爭分奪秒,執行吧。
航空產業研發啟動會結束。動力研究所的眾人,只留下幾名助手,協助發動機廠完善混合動力系統的測試收尾工作。全都急匆匆地返回京城研究院,著手開始5個系列的直升機研發。
馬由讓周天宇留下,讓他草擬一套改革方案,將原來他所負責的板塊,分解成幾個集團公司。並提出管理構架和具體負責人建議,與集團總部人事部門協商後,再報來核准。
有智慧管理平臺的大資料,從公司內部篩選出合適的管理人才,沒有多大難度。馬由核准程式主要是要利用這個機會,給新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感應教育。對於忠誠度教育,他始終不敢鬆懈。
這兩年,藍星集團持續從國內外引進人才。當然也被國內外其他企業挖牆角,但核心部門人員、中高管人才幾乎沒有流失。畢竟這些人才進公司時,就是千挑細選,再經過公司這幾年不斷“教育”,心智都極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