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不少人解讀,這是馬由的另類抗議。

於是乎,期望採訪馬由的申請,雪花般遞交到藍星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但助理和秘書們早已知道馬由的態度,加之這段時間比較敏感,一概予以拒絕。包括關係密切的權威電視臺焦點臺的採訪申請。

這也是馬由喜歡在鷺島或蓉城等外地城市的原因之一。集團辦公室也能有足夠的理由,拒絕類似採訪或者各種會議邀請。

講座安排在藍星大學大禮堂,這裡安裝了各個角度的3D投影屏,讓每一位聽眾,都能能清晰看見和傾聽到演講者。

為讓已入職藍星大學和藍星研究院的外籍學者,能即時聽懂講解的內容,學校還給他們配備了翻譯耳機。這是藍星集團尚未釋出的新科技產品,在藍星集團內部,早已開始運用。

講座如期召開。藍星大學嚴密的管理方式,外人今天是無法抵近大禮堂,甚至連大學校園都無法進來。

馬由繼續以“預測”、“邏輯”、數學方法等,對多個學科的發展方向做了論證及詮釋,還清晰劃出了這些學科在未來100年內,可以達到的高度。其中,他還剖析了幾個如諾獎等國家大獎裡,獲獎課題中的謬誤。

更是在“不經意間”提出了很多的新思維,當然這些思維,其實是馬由精心篩選過,可以給大家啟發,指引前進的方向,但若按這些思路,沒有5060年的深入研究,無法出成果。而那種一點就透的觀點,馬由自然不會濫做好人。

但若按這些新思維深入研究下去,還是能衍生出不少新科技。且因馬由講解的領域大方向沒有誤導,不會浪費過多的研發費用和時間。可逐漸完善其理論體系,充實這門學科發展基礎。

3個小時的講座,讓在座的學生、教授和科研學者們如痴如醉。

尤其是藍星大學本校教授,以及參加過上次講座的學者們,愈發能夠感受到馬由那種初聽起來好似白話一樣,淺顯易懂,仔細思考,卻又十分嚴謹。尤其是他不經意偶爾冒出的“假設”(其實就是未來的定理)、未經驗證的“方程式”等,將其理解透徹,單獨寫成論文,均足以在頂刊上發表。

講座最精彩的是最後20分鐘,解答聽眾問題的環節。提問者由電腦隨機選擇座位號,問題自然是五花八門、深淺不一,但見馬由所有問題,都是信手拈來,各種資料脫口而出。沒有一個問題可以難倒他,且解答十分清晰,絲毫沒有圓滑的多重釋義。

有意思的是,聽眾中,不乏院士及院士評審委員會成員。

這些人都是手握決定馬由是否入選資格的權威們,雖說前來聽講的學者們,大多數是瞭解和支援馬由的學者。現在他們也無不抱著謙遜和敬重的態度,傾聽馬由的每一句話。

散會後,他們均相視一笑,心中有些瞭然,更有些歉意。這位少年科學家,可真是深不可測呀,今天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學閥們進行反擊。

馬由的講座,有大學官方的錄影,其他人不能錄音錄影。只在大學內網、藍星集團的內網上播放。此外,《知網》的白金會員可憑其許可權以觀看。

但現階段白金會員只有不到100名會員,他們都是華國頂尖的科學家。申請白金會員的難度更甚院士評選。

因是半公開講座,也專門要求了眾人不能公開洩露講座的具體內容。不少聽講的學者,在接受蜂擁而至的媒體時,只對媒體讚歎到,馬由是當代的特斯拉。

會後不到3天,英國國家學術院、英國皇家工程院“巧合”地釋出了新的院士名單,其中馬由的名字赫然在列,且是雙料外籍院士。

這個訊息再度引起媒體的強烈討論,申請採訪馬由的更多了。但馬由依然我行我素,拒絕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也不回應任何觀點。

他心裡很清楚,英國這個攪屎棍的用意,極有可能帶有挑唆目的。西方很多團體,已無法堅持以學術為基準,逐漸被政客所影響。

當然,也有給他們自己臉上貼金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