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變速箱(第1/2頁)
章節報錯
送走專家們後,馬由與周天宇一起,和發動機工廠的管理、技術負責人以及動力研究所的負責人,開了一個生產動員會。
“大家好,今天我所有發動機的測試結果均比較滿意。依據實驗結果,我正式宣佈,12款車用發動機、4款摩托車發動機,正式研發成功。明天起,所有發動機全面投產。具體各型號發動機生產數量,請按集團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書上的數量,合理調整各生產線及各種裝置。”馬由準備除摩托車發動機敞開供應外,其他各種型號的發動機,先備部分貨,以後則根據訂單確定各型號的生產數量。
他讓星兒測算了幾種熱銷的重卡柴油車、賓利和2R所需的V12發動機,其他按不同型號,僅生產30001萬臺作為庫存。
其他等待銷售推廣後的訂單再行通知。星兒也同時傳送了郵件給集團銷售部門,通知了這些發動機可正式面世,接受訂單的決定。
郵件中附上了各款發動機的技術引數。並安排他們策劃新品釋出會,此釋出會和10月下旬原本電子產品釋出會一起共同釋出。
對外僅宣稱新品釋出會。
“我在這裡,再度強調發動機零配件生產、裝配的規範化和品質監控。所有零部件和裝配完成後的產品,均要經過交叉檢驗,並記錄生產人員、檢驗員的名稱。實行10年期追責制度,凡是在這個年限裡,因質量返修、事故等造成了損失,都要按比例,和生產及質檢人員的工資、績效獎金等掛鉤。”當然,馬由也清楚,除了這些加強責任心的措施外,完善高科技品控體系的建設,用科技手段進行質量管理,杜絕人為疏漏導致的質量事故。
這方面的裝置和儀器還有一些欠缺,特別是成品檢驗掃描裝置。不過年底之前就可以到位。
在這之前的檢驗則需要多種儀器進行綜合檢測才能完成,效率稍微低一點,但不影響最終的品控結果。
“其次,請動力研究所的同事們,今天以後開始研發第2代、第3代車用發動機。此外,即刻成立船舶發動機研發部,並分三個小組,同時研發燃氣輪機、大型柴油動力以及燃氣輪機發電和柴油發電三種技術路線。”
“成立航空發動機研發部,先期進行理論研究,學習和掌握先進航發技術理論,擇機開始正式進行設計研發。”
“啟動變速箱生產,我們的變速箱主要是手動和雙離合我自動兩大系列,分別再有適合小車和卡車的不同型號……。”近期,馬由除了提示、引導動力研究所,成功研發出12款車用發動機和4款摩托車發動機技術外,還直接提供並註冊了2款手動變速箱、2款自動變速箱專利技術。
乾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馬由將其命名並簡稱為LXSLHG96技術。
因體積更小,更緊湊,效率更高,適合小型車使用。而且還一步到位設計了手、自一體的變速箱。
卡車用的則是體積較大的溼式雙離合自動變速箱,型號簡稱為LXSLHS96。
這種變速箱可以承受卡車柴油機較大的扭力。考慮到卡車駕駛員、超級跑車玩家等,大多習慣使用純手動變速箱。
所以馬由也沒有放棄這種使用起來不太便捷、但構造相對簡單、有操縱感的技術。
將其命名為LXSD96。雙離合變速箱系統的核心元件包含智慧電子液壓換擋控制系統、雙離合器、雙輸入軸和雙輸出軸。
變速箱中含有兩臺電子控制的離合器,當變速箱工作時,一組齒輪被齧合,而接近換擋時,下一組段的齒輪就被預選,但此時這組離合器仍處於分離狀態。
因為雙離合變速箱採用機械齒輪來傳遞動力,因此動力傳遞效率更高,響應速度也更快,而且因為有預換擋的功能,因此加速效能非常好。
馬由重點研發的是雙離合器模組、扭振減震器模組和控制模組的技術。
這些模組是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中的關鍵零部件,是這種先進的自動變速器的心臟和大腦。
藍星集團生產的雙離合自動變速箱,將是世界首款商業運用的自動變速箱技術。
將前世2002年德國大眾高爾夫R32和奧迪TTV6首款使用雙離合自動變速箱,提前了6年時間。
&nstadt大學教授RudolphFranke第一個申請了雙離合器變速器專利,先在1985年奧迪將雙離合器技術應用於賽車場上,當時被命名為
“AudiSportquattroS1賽車配合雙離合器技術”。再沒有哪家企業正式運用在商用車型上。
其核心技術僅掌握在美國博格華納和德國舍弗勒集團手中。現在藍星集團是第三個擁有完整技術,且首家運用到商品乘用車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