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踢館蔡司
章節報錯
蔡司公司總裁古力奇在工廠門口迎接馬由一行人。握手寒暄後,親自陪同一起進入工廠參觀。
“這裡是鏡片玻璃坯體制作車間,採用我們先輩奧托?肖特先生命名,至今已有130歷史的肖特光學玻璃。”馬由沒有吭聲,玻璃是一家鏡頭廠的核心技術,肖特玻璃一直都在改進,已有上百種型號。但他們並未根本解決玻璃由於光學原因,成像存在的色差、球差、彗差、像散,尤其是在邊緣部分,成像很差等問題。
和所有鏡頭工廠一樣,需要多個鏡片組,每組不同數量的鏡片,來校正像差。若是變焦鏡頭,需要多個鏡片改變間距來實現。而且變焦後,像差會發生變化,因而變焦鏡頭普遍需要更多鏡片才能完成變焦和不同焦距的像差校正。其次,很多鏡頭的對焦也是透過鏡片位置改變實現的。於是,一個鏡頭需十幾甚至二十幾片的鏡片構成。但鏡片多了不僅增加成本,鏡片與空氣的接觸面就越大,透光率就越低。所以又想方設法透過非球面鏡,衍射結構,螢石鏡片等設計,減少鏡片數量。
馬由設計和製作出來的鏡頭為何這麼輕,不僅是每塊鏡片都輕薄,而且鏡頭組、鏡片數量都比蔡司等設計的少了許多。這都是來自未來的玻璃配方,玻璃材質革新帶來的進步。
“這是球面鏡片的加工,非球面鏡片的加工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我們要求非球面鏡片的表面精度小於0.1μm,表面彎曲要小於0.01μm。正因為蔡司有著這種高要求,我們才能得到如此高品質的鏡頭。”
馬由注意到,蔡司現在還是主要靠手工磨鏡,只採用了一些電動工具作為輔助。沒有全自動研磨機。這是一個企業的理念,既值得敬佩,又有點惋惜。畢竟科技的發展,必然要淘汰低效率的手工。
&nat)鏡頭生產線,SA不僅能夠完全消除色差,而且對鏡頭的各種像差也能作出極精密的校正,能夠充分的顯示出蔡司優秀的設計和精湛的製造工藝,SA鏡頭在同類的中畫幅鏡頭中擁有最高的解像力,非常銳利。而這款鏡頭可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高光成像及純正的色彩!”
“我們蔡司是世界首家發明鍍膜的公司,而代表我們最頂級的鍍膜工藝,就是現在看到的T*鍍膜車間。凡是鏡頭上帶有花色T*的鏡頭,就代表這是採用了世界頂級的鍍膜工藝,換言之,這是代表鏡頭美譽度的名片。”
“通常的鏡片鍍膜反光率在1%左右,正常使用沒有大問題,但在特殊環境下就會產生鬼影和眩光。而SWC鍍膜則是將反射率再降低10倍,需要控制在0.1%0.3%左右才算合格。”
……
古力奇帶著馬由一行人,將蔡司值得炫耀的車間都參觀了一圈,大家才又乘車來到奧伯考亨的蔡司總部。
“OK,馬博士,我知道你們的來意了。我想我們可以談談蔡司依康或者康泰克斯的合作問題。”
“對不起,古力奇先生,你是光學專家。我想耽誤你一點時間,請你品鑑一下我們藍星集團一個月前剛開工的光學工廠,試產出來的第一批鏡片,和幾隻鏡頭樣品。”
“哦,好呀,我知道貴公司是高科技公司,一定有什麼新的技術運用在鏡頭裡了吧,我很期待。”古力奇是工程師出身,他雖然為蔡司而驕傲,但不拒絕技術交流。尤其是蔡司最不擅長的電子方面。
文勇則在心裡偷笑,這簡直就是踢館來了嘛,幾百年前華國武林中人,想要出名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找到一家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武學高手,一戰而勝,一戰聞名。他可是瞭解馬由的性格,沒有好東西,打死也不拿出來。一旦拿出來的東西,肯定是可以用來教育他人。
古力奇去衛生間洗了手,再從抽屜拿出了一副雪白的手套戴上,一張軟墊放在桌子上。才輕柔地從箱子裡拿出一支標準鏡頭。先欣賞了鏡身、找了找焦距旋環的阻尼感,又開啟鏡頭前、後蓋,對著強光仔細檢視了一番鏡片的情況。最後才認真看了鏡頭前面的各種數值。
“咦,F1.0,這麼大的光圈但卻這麼輕?尺寸也這麼小?馬博士,這是135旁軸相機還是單反相機上的鏡頭?”
“單反相機,機身就在這裡。”馬由伸手將手提箱另一側的軟墊開啟,露出了一款十分炫目造型的銀色機身。單反相機因有反光鏡、法蘭距較長等構造原因,鏡頭比旁軸相機的鏡頭要大、重許多。
古力奇卻沒有急著看相機,他最關心的還是鏡頭或者說光學方面的技術。
“鏡片都是光學玻璃?沒有用樹脂玻璃?”
“是的,全部都是光學玻璃。雖然我們也擁有極高的樹脂玻璃技術,並不亞於光學玻璃,但暫時沒有準備用在普通鏡頭上。這種命名為冰髓的光學玻璃是我們獨家研究成果,好似華國古代傳說中萬年寒冰中的冰芯。是當之無愧的瑰寶。”馬由開啟跑火車模式。其實他的性格並非這樣張揚,但今天難得在世界頂尖光學企業面前交流,他就是要在對方最擅長的領域,用更先進的產品,打擊他們的霸主心態。
“哦,這鏡片的顏色?”古力奇知趣地沒有打聽別人的機密。雙手輕輕移動鏡頭的角度,看著鏡頭裡反射出幽藍、金黃等不同的絢麗色彩,十分迷人但又與眾不同。鏡頭工廠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鍍膜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每家企業出品的鏡片顏色都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同一鏡片的膜是一種顏色。
“這是我們一種特殊的鍍膜技術,我們命名為甲*,好比你們的T*。這種鍍膜工藝,可以彌補36種光學問題。同時還能隔熱、防劃痕。不怕水汽潮溼等,化學效能十分穩定。”
“上帝,不可思議,這麼優秀的鍍膜工藝?這也是你們研發出來的嗎?不好意思,冒昧了。”古力奇說完感覺有點不禮貌,好似質疑一般,趕緊道歉。
“沒有關係,甲*鍍膜配方和工藝的確是我們研究院的成果。”
接著古力奇又仔細看了其他兩支鏡頭。這次馬由帶來了三支鏡頭,一支50mmF/1.0大光圈標準鏡頭,一款16mmF/2.8超廣角鏡頭,一款70200mmF/2.8恆定光圈變焦鏡頭。看到同樣精美的另外兩款鏡頭,同樣是一陣驚歎。馬由見他著迷的樣子,加了一把火:
“古力奇先生,我想你可以讓你們的工程師,去測試一下這三支鏡頭的具體引數,回頭我們再看看上機後的表現。另外,為了讓你們瞭解我們的加工能力,我還帶來了10塊不同型號的鏡片,其中有5塊是沒有鍍膜的半成品。你可以讓他們一併測試。包括加工工藝和精度。”
見馬由證實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文勇看著馬由一本正經地跑火車,實在憋得難受,以去洗手間為由,跑出去自己偷著樂去了。
古力奇讓凱恩博格陪著馬由等人去工廠餐廳吃飯,他自己則按捺不住好奇心,親自帶著一箱子鏡頭、鏡片,去實驗室進行測試。
1個小時後,馬由等人回到會議室。只見古力奇和幾位工程師樣子的人已坐在那裡,正緊鎖眉頭,都是一副不得其解的樣子。看來他們已被馬由拿來的鏡頭優異的表現,震動得不輕。
“下午好,古力奇先生。”馬由招呼到。
“你好,我的朋友。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古力奇也顧不得多客套, 急迫地問到。
“你們的玻璃的重量,厚度都比常規鏡片減少了50%左右,這樣的鏡片防震、耐用方面怎麼樣?”
“沒有問題,我們這種配方,比較普通光學玻璃強度和硬度都要高不少。加之我們有特殊的加工工藝,所以才製作出這麼輕薄的鏡片。你知道,一旦玻璃厚度增加,光線就要損失,透光率……”馬由話未說完,就被古力奇打斷了:
“嗯,我明白,你們的鏡頭引數我都測試出來了,不得不說,實在是極為優秀。不,應該是絕無僅有地優異效能。鏡片我們也做了測試,加工精度都是控制在奈米級,神一般的表現。不得不說,你們的鏡頭從玻璃、構造設計、鏡片加工、鍍膜以及安裝等,都達到了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我不得不承認,在技術指標方面,大多超過了我們蔡司最頂尖的鏡頭。恭喜你們,有你們加入,世界又將誕生不少光學奇蹟了。我們蔡司公司也不甚榮幸。今天真的很高興認識馬博士和諸位朋友。”
“我們還沒有試驗裝上相機後的整體表現,你看我能否讓人拍攝一組照片,再看看實際運用後的效果?”古力奇接著要求到。看起來他心存僥倖,畢竟技術指標再好,拍攝出來的實際效果還有待檢驗。蔡司和徠卡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他們的鏡頭拍攝出的照片有一股“德味”,例如903的標剛鏡頭,色彩豔而不妖、濃郁卻有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