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還沒駛進特鋼廠的大門,老遠就見有3人在大門處張望。其中一位是集團主管新型材料板塊的副總裁董淬之博士,他還兼任藍星京城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材料學碩士、博士專業方向是鐵基金屬。曾在德國一家研究機構工作了3年,是文勇在年初直接招攬過來的。

車隊在廠門口停下,董淬之率先迎接上來。馬由伸手握住他的手,道:

“董總你好,見到你,我就知道我們公司第一家特鋼廠沒有問題,你這名字就是天生搞材料的。哈哈。”

“董事長一路辛苦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搭檔姜耀峰,他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冶金工程碩士,近期主要負責特鋼廠生產裝置安裝方面的工作。”董淬之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裡很溫暖。他還沒有見到過馬由給同事開過玩笑。側身介紹到。

馬由伸手和姜耀峰握手,道:

“姜總工你好,我記得你。你畢業後在德國德馬格公司工作了3年,和電弧爐打過不少交道。後來到法國羅塞鋼鐵工作了2年,曾主持法國在南非大型鋼企的裝置安裝及工藝改造工程的技術工作。”

“你好董事長,你記憶真好。我們僅在弘崆的招聘會上見過幾分鐘而已。不過,這次特鋼廠的生產線,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馬董……”。看起來這位黑瘦矮小、帶著一副深度眼鏡的技術男,情商有點偏低,旁邊還站著其他人,他就要和馬由探討技術問題了。熟知他性格的董淬之打斷了他下面的話,說道:

“姜總等馬董有空再請教吧,馬董,這位是特鋼廠廠長牛健,他是東北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碩士,原來在特鋼廠任總工程師。”

“你好,歡迎加入藍星集團,以後我們就是同事了。年初我第一次來廠裡考察時,見過你。記得你曾經發表過負能鍊鋼的2篇論文。很有專業見解。”

“不足掛齒,董事長謬讚了。”

馬由下車和他們握手寒暄後,再沒有其他儀式和見面會之類的務虛程式,在董淬之等3人的陪同下,進入廠區開始視察。

工廠管理層都在京城總部集中培訓過,知道了藍星集團的管理規則和馬由不喜迎來送往的作風。今天有3位負責人在門口迎接已是超規格了,好在其中兩名是集團派駐工廠援助工作的領導,不算本單位的名額。

進入廠區後,眾人第一印象這裡不是鋼企,若不是看見遠處樹木掩映不住的大體量的廠房,以及幾十米高的幾座鋼罐和與之連線的幾根粗大管道,甚至都不像是鋼企的生產區。

這是星兒按前世工業4.0概念,結合馬由倡導的“園林工廠”理念,進行大幅度全方位改造。大多廠房、輔助車間、後勤用房、行政辦公等建築被拆除。僅保留了幾座結構和空間都有利用價值的大型冶煉車間,重新改造後留用。拆除後的空地上,一棟棟全新鋼結構廠房已拔地而起。

鋼鐵廠常見的各種管道,在這裡完全消失,都暗埋在地下。雖然造價高一點、維修困難一點,但保溫效果卻更好。尤其是地面環境美觀許多。管道沿線規劃了多處檢修井,日常監測和維修保養不成問題。

整個廠區現在顯得十分乾淨,各種喬灌草花卉,在得天獨厚天府之國溫暖溼潤的氣候滋潤下,幾個月時間就生長得鬱鬱蔥蔥、鮮花爛漫。完全擺脫了一般鋼企黑、髒、粗礦的傳統形象。

不過這僅是改造後的粗淺表象,更大的驚喜是生產車間內部的技改。

留用的大型廠房,也僅保留了原有的大跨度鋼結構骨架。外牆用紅磚重新砌築,並刷上一層透明防水塗料。巨大的塑鋼窗、按照一定規律排列。這是按蓉城的主導風向,設計有穿堂風,來排解車間裡的溫度和廢氣。

車間外牆還保留了幾處大尺寸的內凹狀空間,這是室內外過渡的灰空間,園林植物也在這裡延伸到室內幾米處。圍繞這個灰空間,是一排U型座位。專為一線工人提供臨時休息、喝茶抽菸的地方。這種通透式設計,讓室內外的空氣更加流通。當然這樣的設計僅限於蓉城這樣四季較溫暖的城市,若在北方,冬季就有問題了。

一行人進入車間內部。因為四周窗戶很多,車間內部白天不用人工照明也很明亮,可節約照明用電。車間裡的佈局也和其他鋼企不一樣,分為了內外兩部分。外部空間是控制系統、監控系統、以及各種與電弧爐配套的各種裝置。另外就是檢修和觀察窗、各種人工操作檯等,另外還有兩道大門連線車間外的庫房、料場,專為材料運輸、成品運輸等動線配套。

內圈是全封閉的生產線區域。封閉生產區和外部空間的牆體和頂棚,是用多層材料及裝置構成,厚度達到了1.2米。其中內層是孔狀耐高溫吸熱材料,將電弧爐、鋼水等鍊鋼過程產生的各種熱能吸收,透過第二層的溫差發電裝置,消化這些熱能。最外面一層是隔熱材料。頂棚除了和隔牆一樣的構造外,還有幾十臺大功率排氣扇,將生產過程中溢位的廢氣集中到管道里,統一回收及環保處理。

這時,這道全封閉隔牆和頂棚還沒有完工。主要是等待馬由提供溫差發電的核心元器件以及其他監控設施,控制系統等。

這樣的設計超前這個年代大約50年左右。這是負能鍊鋼的能源收集和利用設施。因全封閉自動冶煉生產線,讓車間外部的人工操作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雖沒有安裝空調,但巨大空間和良好的通風,和其他一般建築的室內溫度相差無幾,比較一般鋼企冶煉車間,簡直是天堂般的涼爽。

眾人走到熱能發電牆處,姜耀峰實在按捺不住,顧不著禮貌,擠到馬由身邊,仰頭向馬由問道:

“馬董,這道密閉牆體也是我最大的不解之處,圖紙上說這裡是熱能收集裝置,但這樣的熱能收集裝置,發電效率高嗎?是什麼原理呢?”

“這是利用湯姆遜效應、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設計的一種發電裝置。即當一種金屬材料中溫度不均勻時,溫度高處的自由電子比溫度低處的自由電子動能大。像氣體一樣,當溫度不均勻時會產生熱擴散,因此自由電子從溫度高階向溫度低端擴散,在低溫端堆積起來,從而在導體內形成電場,在金屬棒兩端便引成一個電勢差……。不過,要詳盡瞭解這種裝置的技術構成,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

馬由其實只說了與之搭邊的部分原理。整個負能發電裝置,不僅是靠一種特殊金屬管材,還有許多半導體和金屬構件,共同組成發電裝置。他怎麼可能在這樣的場所和這麼多人面前透露這種超前的技術。

旁邊董淬之見狀,心領神會,及時拉了姜耀峰一把,解圍道:

“董事長,我們進生產線裡面看看吧。”

眾人經過一道有溫差緩衝前室組成的專用檢修通道,進入到全封閉的生產線內空間裡,因為四周隔牆有許多特種耐高溫多層玻璃觀察窗,生產線內部空間視線還算不錯。這時因安裝除錯裝置,安置有不少臨時照明裝置,大家對生產線裝置都能看得很清楚。

“董事長, 這是德國定製的電弧爐嗎?但我看生產線說明,主料使用的全是生鐵。這也是我極為不解的設計。我所知道現在國際上的電弧爐大多是以廢鋼為主原料,新增生鐵量一般在515%,極限也沒超過30%。我在德國工作時,聽說普銳特公司開發的Quantum 電弧爐,採用廢鋼也至少達到了50%。但他們使用的生鐵是全鐵水電爐轉爐化冶煉方式。我們全用生鐵……”

這時,姜耀峰如同好奇寶寶一般,新的問題又來了。馬由打斷了他的問話,說道:

“這是我們獨創的全新鍊鋼技術,你確定要在這裡和我討論這些問題嗎?”馬由雖欣賞姜耀峰對技術的專注,但對他這樣不分場合,就敞著嘴巴討論這些敏感問題,還是不會慣著。

幾位長期跟著馬由的工程師助理,對身邊不斷出現的新技術,都見慣不驚了。他們都是馬由5一直重點培養的人才,懂得保密的重要性,所以這時都憋著笑,很辛苦地綁著臉。馬由看了董淬之一眼,董淬之微微點頭領會了他的意思,上前拉著姜耀峰走到了一遍,在他耳旁說了幾句。

姜耀峰抬頭望了馬由這邊一眼,漲紅了臉,不好意思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