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米國在研究中發現“陶瓷絕熱發動機並不能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但米國廠商和相關機構故意虛張聲勢,誘導倭國車企跟風搞陶瓷絕熱發動機。“乾兒子”很聽話,堅持不懈在這個課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十數年的努力後發現,的確不能改善發動機的熱效率,最終才無奈放棄。

和陶瓷絕熱發動機類似,華國在90年代初,也爆發過一段時間生物燃料研發熱潮。由於大量採用玉米生產燃料,導致國內豬飼料原材料緊缺,間接促使了豬肉價格的上漲。最終國家緊急叫停穀物類生物燃料的研發。

馬由查閱到這個資料後,覺得生物燃料本身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能源,替代傳統燃料方面很有前途。只是製作生物燃料的植物種類、種植的土地範圍要有科學論證。比如在不能佔用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儘量在荒地、沙漠中種植基因最佳化過的生物燃料植物。

讓星兒將這個思路記錄下來。回到京城做沙漠植物基因編輯時,可以把這個思路作為一個課題。

倭國不遺餘力研發氫能源汽車,也有米國的影響在裡面。倭國的豐田、本田也在研究氫燃料汽車。

前世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對生態環保更加重視。但排放最多的米國總統喬治,由於拒絕參加京都協議,阻撓國會透過降低汽車平均油耗的法案而備受批評。

為減少批評,他大力提倡“氫能源”、“氫經濟”來表達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視。米國曾宣佈將投資17億美元把“氫能”作為新一代能源的重點發展物件。2006年,小布什政府提出要在未來20年內讓米國人開上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

當然,後來有輿論評價,喬治官府提倡氫能源是為了轉移輿論指責。

倭國車企隨即強力跟進,再度開啟了持續十多年的氫能源研究,並堅持在這條技術路線上狂奔。

歷史上,米國利用謀略玩殘倭國,已經成為了習慣,而倭國卻樂此不疲反覆上當受騙,也很奇葩,很有奴性。

前世2020年,在推廣氫能源汽車最為賣力的倭國,建設了99座加氫站。加註氫氣的價格是1公斤在1000倭元至1100倭元左右(63元至69元人民幣)。以豐田公司的Mirai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該車的高壓儲氣罐可以容納5公斤氫氣,加滿一次氫氣只需4300日元左右(倭國官府對使用清潔能源有補貼),最多可行駛650公里。這樣算下來,氫能源汽車確實比汽油車省錢一些。

不過,由於氫能源汽車在日本仍處於起步階段,加氫站實際是在賠本執行。

其實無論是倭國的壓縮氫氣新能源技術、還是純電動力技術,都是消耗了其他工業環節的能源,雖獲得了清潔動力。但能源或物質消耗方面,卻未必有質的變革。

馬由制定的氫動力系統設計方案,是一款自帶將水轉化為氫的動力系統。也就是說,無需在異地靠消耗能量,生產出氫氣,再運輸到各個加氣站。省略了不少使用成本。

這種俗稱氫水動力的原理很簡單,主要是透過金屬鋁與水反應,生成氫氣。這雖是中學的化學知識,但想讓它真正投入使用,最大的難題還是如何製備出活性極高的鋁合金,並維持其經濟性。

這方面,星兒的科技樹裡,有許多的鋁合金材料,例如錫和鉍能提高鋁的活性,其與鋁形成的合金能在常溫下與水反應。但鋁錫合金在常溫下與水反應速度緩慢,而鋁鉍合金能與水迅速反應,產氫率可達80%。

……

回到京城,馬由繼續專研沙漠植物基因編輯工程。現在,他除了對保水、防沙、高蛋白牧草等植物的基因研究外,還增添了生物燃料的植物種類研發。

他重點研究及最佳化速生型甜高粱。這是國際公認的最有潛力的能源作物,其為耐貧瘠的C4作物,適應性極強,具有耐乾旱、耐水澇、抗鹽鹼等多重抗逆性。而且,甜高粱還能改善重金屬汙染的農田。甜高粱能有效吸收鋅、銅、鉻、錳、鎘、砷等重金屬。解決汙染土地治理的經濟效益問題,又生產清潔燃料和電,並回收重金屬,一舉三得。

時間就這麼迅速流逝。這天,有件大事,讓他不得不出關。

李陽彙報,有關部門對藍星集團提出投資開發鄭和群島、九章群島的申請,極為重視,原本如此重大事宜,不會有那麼快出結果。但有關部門,結合最近印尼越來越緊張的局勢,認為藍星集團作為企業,頂在南海前線,商業化開發島礁,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雖然不知道馬由為何在這個敏感時期,提出了敏感區域的島礁開發,但依據馬由提前通報的印尼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有了一些猜測。所以委託和馬由比較熟悉的鐘首長,約見馬由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