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完成了從瓜達爾上岸的油氣管線建設,馬由將利用疆省遼闊的沙漠土地資源,建造一座全球最大的石油儲備基地,與瓜達爾港區臨時石油儲備庫房協同,一頭一尾,科學調劑油氣管線的輸送量和儲備。

這樣不僅可徹底解決藍星能源集團、化工集團的原油來源,同時, 還將擁有一定的石油進出口價格調劑的基礎條件。若再延展到金融市場,可大膽操作一些石油期貨,而不擔心違約。當然,憑馬由的情報資源,金融市場的博弈,很難有對手。

藍星集團有幾年難得的機遇。前世全球石油市場,從1983年至2002年,20年價格都盤桓在每桶30米金以下,甚至大部分時間,都在20米元以下。這樣的低價位還將維持3年,馬由將利用這個機會,可多儲存一些現貨資源。

這種超低油價的好日子,到2002年就將結束,石油價格從此便開始飆升,直到2008年達到147.27的歷史高點,是現在價格的7.36倍。所以,即使3年後,也可繼續儲備石油,因為油價一直在上漲。

在腦海中,讓星兒把剛才擴大石油儲備的新想法記錄下來,修改完善瓜達爾港區、疆省石化基地的規劃。同時,也將這些想法和隨行的地產集團、能源集團的老總們進行了交流。

眾人並非是建築規劃、土建工程師。建設前現場踏勘其實主要找的是一些感覺和靈感。沒呆多久,眾人原路返回。但大家不知的是,此時1號穿梭機隱身在空中,對瓜達爾港區用地範圍的地質、地貌、水文、氣候等各種資訊,進行了詳盡的掃描。之前, 穿梭機已將規劃中的油氣管線3000多公里沿途的資料,收集完畢。

這些資料可提供給設計單位,完成下一步的整體規劃和工程設計。節省了地質勘探、測繪等前期工程。

這個專案最大的投資,是鐵路和油氣管線。同時,專案也是和市場油價在賽跑。好在藍星集團早已研發出超級盾構機、沙土粘合劑等。工程速度和造價,比較傳統工藝可節約50%以上,速度也相應提升了1倍多。故管線竣工交付時間,將比對外宣佈的提前近1年左右。

8月12日晚上,馬由一行人滿載而歸,結束了巴國訪問。而就馬由的專機降落在京城南苑機場時,一段影像影片,上傳到國際暗網上,並迅速流傳開來。

影片畫面中,一支40人的武裝小隊,身著沒有明顯標誌的沙漠迷彩服、同色戰術背心、頭盔,從畫面之外的直升機上,熟練而專業地快速索降到地面。迅速完成對周邊安全警戒後,開始對倒在地上、生死不明的100多人進行逐一檢查、收繳他們手中的武器及裝備,並對這些人所在營地、山洞裡進行了仔細搜查,將物質進行了清點,收納。

解除武裝後,這幾十人將躺在地下的這些人雙手反扣,全部戴上了一次性尼龍手扣和頭套,並帶回畫面外的直升機裡。

這些過程中,有攝像頭將所有被俘人員的臉部特寫,清晰地拍攝下來。與此同時,影片中出現了一個畫中畫小視窗,是這個人事後正在交代自己的身份資訊,畫面中體貼地顯示出了一段字幕,同步翻譯出此人的姓名、年齡、國籍、傭兵團名稱、擔任的職位等基本資訊。

畫面切換,不遠處另外一處營地情況也基本如此。就這樣,兩隻200多名武裝傭兵,悄無聲息地全部被俘。

觀眾雖無法從影像畫面中判斷戰鬥中雙方具體傷亡狀況,但卻可從事後審訊的畫中畫影片可以得出結論,這些傭兵毫無抵抗之力,束手就擒。且戰鬥經過不會太激烈,因為所有被俘人員,均未傷亡。

這樣的結果,若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就很是恐怖了。稍微懂軍事的人都知道,戰場上擊殺一個人和俘虜一個人,不是等量級的戰鬥。

影片很短,留下了諸多疑問。是誰主導了這場一邊倒的戰鬥、詳盡過程怎樣、抓捕方使用了什麼武器裝備和戰術方法……。不過,讓大家失望的是,影片最後,再沒任何說明。

但是,眾人除字幕標註的被俘人員資訊外,仔細有地位還是可找到有價值的資訊,如畫面中跳動的時間,是卡拉奇時間8月11日凌晨0點01分開始,凌晨0點16分結束,總用時僅15分鐘,非常精準、迅速。

這兩個資訊,讓專業情報分析師,能判斷出大致的內幕,不僅可猜測出這些傭兵背後的金主身份。且結合時間、地點,以及這幾天的新聞,抓捕方或者說與之相關聯的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讓人驚奇的是,影片還未結束。兩段清掃戰場的影像畫面後,緊接著是另外一個空中角度的拍攝的影片。一共5處營地,被幾乎同樣的方式,劇烈的爆炸、以及營地內彈藥庫殉爆所摧毀。

畫面中沒有顯示炮彈、導彈等在夜空中飛行過程中,產生的發光軌跡。無法判斷髮起這5起爆炸襲擊的武器,具體是導彈、還是空中扔下的炸彈、亦或是陸地上的火箭彈或炮擊所致。

有趣的是,這個影像畫面上顯示的時間,正好是前兩個影像的1224小時的深夜。只不過爆炸的時區,轉換成了中東地區或非洲地區。至於被炸的營地具體地點,畫面中有一段英文字幕,標註了被炸地的座標、地名,也有被炸營地所屬傭兵團隊的名稱。

非常明確的是,這幾處被炸的地方,就是前兩個畫面中傭兵團隊所屬的總部、分部、訓練營基地。顯然是遭受到斬草除根式的報復行動。

“大家都說說,這兩段影片可提供哪些資訊。”影片釋出2小時後,全球不少國家的情報機構,不約而同,都在召開針對此影片的分析會。

“從人數上看,算是一場中小型襲擊未遂、反被抓捕的武裝衝突。被抓捕的一方,按被俘人員的交代,分別隸屬兩個較有名氣的傭兵團體。他們分別成立於1968、1971年。擁有成建制的訓練基地、情報體系、後勤保障等。長期活躍在戰亂地區,有著豐富的特種作戰經驗。且完成任務委託的獲勝率高達87%,堪稱百戰百勝。另一方則初步可以判斷,是藍星集團的安保團隊,或他們僱傭的特種部隊所為。我們尚未獲得來自巴國的情報,暫時無法確定這隻突襲武裝人員的來處。”

“嗯,綜合各種情報,我們可以明確,其中一方與馬由有關聯。時間、地點、動機等都可找到吻合點。估計是有金主僱傭了這兩個團隊,專程到巴國狙擊馬由。卻情報洩露,被馬由一方反襲擊成功。”

馬由此時已回到京城什剎海畔的星雨軒。聽到星兒報告說,全世界不少機構都在討論他的這次行動。正好閒來無事、時間尚早,也就隨意檢視了幾個會議的場景。

剛才這個情報分析人員發言完畢後,他就在想,永遠不要小看專業情報機構的分析、判斷能力。此人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根據一些零星線索,分析出來的結論就已十分接近真相。

不過,這是他故意透露了不少資訊的前提下。本來發布影片,目的就是要敲山震虎。

“我感興趣的是,馬由這一方,是透過什麼樣的戰鬥方式,輕鬆獲得了這場雙方戰鬥人員達300人、規模不算小的武裝衝突的勝利。畢竟,從傭兵團手中繳獲的武器看,他們的裝備也達到了目前國際主流火力裝備。他們甚至還配置有一些重火力,如肩抗式火箭彈、手雷、機槍等。但從影像畫面中看得出,這些都沒在戰鬥中發揮作用,就全部被俘。 ”

馬由這時樂呵呵地看戲,的確幾方戰鬥所用的武器十分先進,這些情報人員沒有參考資料,再給他們10年也難分析出來。這次反襲擊的攻擊主力,連隱劍都不知曉,安保團隊更不清楚。

“馬由一方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很有意思。雖畫面中沒有暴露具體型號,但巴國軍方只有那麼幾架老舊型號的武裝直升機。並沒有中、大型運輸型直升機。我有一個判斷,他們乘坐的正是藍星飛機制造公司,剛完成試飛、即將正式面世的新型涵道風扇直升機。新聞中,馬由在巴國的行程,就是乘坐的是他們自產的豪華公務型直升機。護航的4架直升機是中、大型運輸機。新聞畫面中,因為沒有特寫和內景鏡頭,無法判斷是否有武器平臺改裝。”

馬由再次樂了,他的直升機核心技術,可不是常規武器平臺,而是反導彈系統。知道答案的情況下,看一幫“學生”答題,還是很有意思。他把觀看這些人會議,當成了娛樂活動。

“那麼長途奔襲,報復傭兵團基地採用的是什麼飛行器?我建議要追蹤調查。你問我怎麼知道是飛行器?這不是很顯然的事實嗎,請聽我說完。”

這位情報官有些鄙夷地看了旁邊的槓精,繼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