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標杆建築(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車隊過江後,剛拐到世紀大道,眼前就呈現了一片巨大的草坪。草坪東側,就是高聳入雲的3棟超高層建築。這便是今天的目的地“藍星中心”。
“先在這裡停一下。”馬由讓駕車的安保將車停靠在路邊,眾人走到中心綠地處,仰頭觀賞起這組即將竣工的宏偉建築。
“上次來,沒有看到這個中央公園呢。浦東的建設速度很快呀,變化真大。”馬由讚賞到。
“這是浦東官府耗資8億元打造的10萬平方米陸家嘴中心綠地,連拆遷居民到修建完工,只花了10個月時間。”周洪亮介紹到。
“正好,公園的建成,更能襯托出我們藍星中心的雄偉,且有了這一大片花園,我們的高層建築就不會給這個片區造成壓抑感。將來這附近高樓林立,因透視原因,即使我們的專案高大,也會被其他高樓擋住,除非在浦西外灘上觀賞。現在綠地建好後,至少在西側,沒有什麼遮擋物,可一窺全貌。”馬由到。
藍星中心專案主樓638米,是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高的建築。其中地下5層、地上128層,兩側各有一棟280米高的副樓,形成完美的三才陣空間構成。現站在建築前,兩棟副樓好似帶刀護衛,聳立在主樓兩側。很有氣勢。更是強化了主樓這個“定海神針”。
“這個角度,是最近新聞、畫冊等拍攝的熱門角度。藍星中心外牆裝修完畢後,幾乎每天都有各路媒體來這裡採風。就連焦點電視臺,先後6次播放與滬上相關的新聞時,都有我們藍星中心的畫面。”
“建成後的實景,的確比圖紙上更加震撼。也難怪那麼多的媒體,喜歡拍攝這裡。不過,這也正好免費幫助我們宣傳了藍星集團。”
“是的,有這棟世界第一高層,我們公司的品牌是錦上添花呀。”
這座造型為圓形螺旋狀的大廈,已成為了滬上市、甚至華國建築的標杆。比這時已竣工的金茂大廈420.5米,還高出了217.5米,比鵬城地王大廈383.95米,要高出約254米。自然成為了電視及其他媒體的寵兒。大廈上藍星集團的十字星芒標誌,因此也隨之傳播。
馬由極為重視品牌推廣及宣傳。藍星集團這些年,累計出品了大約2億多的數字隨身聽、手機、音響、電腦、學習機、汽車等產品。上都有十字星芒的標誌,也讓這個標誌,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這樣的廣告效應,同樣因弘崆的藍星廣場、京城的藍星金融中心、60多座藍星商業廣場等建築,得以傳播。好比是90年代去鵬城羅湖區,幾乎所有大廈上都是鵬城地產標誌,讓這家房企成為全國著名品牌。
要知道,一個戶外廣告牌,每年的釋出費用就達幾十上百萬。可以想象,在華國主要城市的黃金地段、巨大的人流量,十字芒星給藍星集團帶來不菲的宣傳效果。
“建設速度不錯,所謂鵬城速度,也未必和我們相比。”馬由讚賞到。
“嗯,我們採用了工廠加工構件、現場吊裝施工的鋼結構施工模式,並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施工裝置。工程進度反超同區域許多其他之前開工的專案。僅僅花費了20多個月就全面封頂,這時已完成了外部裝修。進入到內部安裝工程階段。”
“新技術運用上,結構採用了鉸鏈結構,增加建築的整體柔性,從而抵禦各種外部力量,提高了結構安全。為了減少巨大風力產生的搖擺,除建造了一套重達820噸的風阻尼器裝置,還結合大廈裡面造型,隱藏了20多個人造風洞。可將外部風力吸入,轉化為電力。因此消耗掉大風對大廈產生的壓力。這些裝置都由智慧系統操控,可根據不同的風力對發電裝置進行調整。即使颱風襲擊,也不會有安全隱患。”
“其次,3棟大廈外牆都採用的是弱光發電幕牆。因為涉及到安全,幕牆使用的《LXHT961》型玻璃基板,是藍星集團自行研發的航天級2mm超薄型玻璃。其強度是普通浮法玻璃的3倍、重量僅為30%,即每平方米1.5公斤。且柔性極佳,經得起較大的溫差變形。”
“弱光發電幕牆玻璃,是三層《LXHT961》型玻璃基板,和一層0.1mm矽片、一層5mm厚透明新型纖維網組成。這層纖維網主要替代傳統夾絲玻璃中的金屬絲,但強度卻超過鋼絲4倍。重量卻只有鋼絲的15%。在這5mm中充滿了惰性氣體,達到強化結構及保溫隔熱的效果。”
這種弱光發電玻璃的技術極為先進,產量也有限,目前暫時只供應藍星集團下屬的建築外立面使用,其蘊含的技術指標,都對外嚴格保密。
馬由也有自信,即使有人將這些玻璃和弱光發電的材料盜走,也無法反推出材料的配方和製備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