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品,只要是供需平衡、競爭充分,價格就會趨於平穩且在合理區間。房產同樣如此,房價飆升,原因種種,但根源還是土地供應偏少。

馬由這時就在想,或許能透過成功治理沙漠,讓華國大幅度提升農、牧業用地。只要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有關部門就可能不會再像前世那樣,制定出18億畝耕地紅線這種無奈的決策。

華國是沙漠較多的國家之一。全國沙漠的總面積,達到了約130萬平方公里(約19.5億畝),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若成功治理50%的沙漠,就新增近10億畝農、牧用地。

有了這10億畝新增農牧用地,若折算50%的土地指標,漂移到各地城市建設用地中,容積率僅按1計算,便可建造商品房約3250億平方米的房屋,即每個國人平均可擁有232平方米。

這個數量瞬間便心算出來,也嚇了馬由一跳。

顯然,華國大部分百姓不會購置200平方米的房屋。所以說,華國土地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當然,房地產開發不是這樣簡單的思維來測算。但這些治理好的沙漠,若採用現代化農業、集約化生產模式,讓國家糧食、牲畜養殖,生產效率提升。全國土地指標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哪怕將3250億平方米再打折一半,都可以想象,房價不可能數倍、甚至10倍地瘋狂上漲。當然,這需要以10年為單位,逐步實現沙漠的治理。好在,華國房價瘋狂上漲的時期,也還有10年才會到來。

若真將眼光擴充套件到廣袤的土地上,平抑房價或許不是夢。

馬由也很清楚,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多前置條件。例如便捷的交通、中小城市就業環境、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佈置、醫療衛生健康配套等。最重要的還是要扭轉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消費理念,不要都盲目湧進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化程序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也是一種規律。要打破這個規律,讓人們不再對特大城市、大城市情有獨鍾,就得對就業模式、就業區塊進行改變及合理規劃。這才可能透過就業、影響到百姓,尤其是年輕人的就業目的地選擇。讓更多的人自願分散到中小城市、甚至小鎮中居住。

“就業地點和方式?”馬由突然有了一些靈感。

或許結合沙漠治理,率先將一些高階製造業轉移過去,由此帶動上下游產業遷移到更便宜的土地上,不僅利於他們擴大工廠規模,也能將產業工人及家庭帶過去。這就分散了城市人口壓力。這些企業的員工生活壓力也減輕了不少,這是一舉多得的局面。且這也是他力所能及、比較現實的事情。

他也清楚,一旦沙漠開發成功,如此龐大的工程和可能產生的巨大效益,不是藍星集團一家企業可以獨享的。好在他本就是要樹立一個產業標杆作用,引導其他企業跟進到沙漠治理上來,而且他可以到中東國家,去賺取鉅額利潤。要知道那裡可是水比由貴。

另外,再過幾年,網路普及,電子商務普及後,購物更加便捷,人們也會逐漸不再迷戀大城市。當然,年輕人還有娛樂、交友等其他社會需求。若航空業、高鐵等發展到和乘坐班車那麼便捷、廉價後,也能減輕大城市的負擔。

而航空本就是藍星集團要發展的產業,藍星集團也擁有足夠的技術,讓飛機制造及運營成本大幅度減少。

總之,透過這些系統性的產業開發,或許真能在這一世,影響房地產業的最終走向。

在馬由思索中,一行人匆匆參觀完了三環路北側的《藍星麗景苑》首期500畝住宅小區。總體看,馬由還是比較滿意。

這裡的規劃十分超前,樓房間距寬達80100米。建築設計規範中,有關房屋間距的硬性要求是高度的0.4倍,《麗景苑》的樓高是80100米。達到了1:1的間距。超過了規範的2.5倍。且整個小區的容積率也只有2.5,比規劃上限的4.0指標,低了37.5%,相當於主動浪費了37.5%的土地費用,就是為了給庭院預留下充足的空間。

蓉城氣候溫和,四季常青的植物較多。香樟、楠木、小葉榕、黃葛樹、廣玉蘭、楨楠、桂花、天竺桂、女貞、杜英……,精心設計後進行了喬、灌、草、花、卉的多層次搭配。點綴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可謂美不勝收。

搶先在沃爾瑪、家樂福、伊藤等外國品牌大規模進入華國前,佔據市場的《藍星廣場》購物中心,再配備各種主題會所、幼兒園、社群便利店等配套,這個小區居民,在家門口散步時,就可解決衣、食、玩、樂等業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