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關係,來得正是時候。研究院正在籌建,基礎建設剛剛完成,具體研究院的籌建,你還得多參與。瞭解和熟悉一下一家研究機構的各種組建流程和相關事務。這裡是我們馬上收購的一些研究機構,主要是想起點高一點,儘快將研究院組建起來。”

馬由從公文包裡拿出了一份檔案。遞給了高雲,並把上午商討的結果簡單介紹了一下。

“等會我讓公司的人事部,和你簽訂聘用合同。我今天見你,主要是想徵求你對職務的安排意見。”

馬由接下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高雲。希望他先從自己的助理做起,協助自己做好事務性管理工作。當然,他自己有感興趣的課題,按程式獲得批准後,也可組建研究團隊。藍星研究院的高層管理崗位,都不脫離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只有後勤部門的人員,才是專門的服務團隊。

高雲沒有絲毫猶豫,欣然接受了馬由的工作崗位。能夠進入藍星集團這個著名的科技企業,已非常滿意了,哪知才報到,就得到了更高的認同和更好的職務。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華人身份有些優勢。早間已他也見到了文勇,這個負責藍星集團的行政總裁,也是華人。現在馬由提出讓自己協助他管理研究院,估計也有身份方面的原因。

兩人就籌建研究院的事宜,討論了近兩個小時。花費這麼多時間,主要是想讓高雲儘快進入角色。

接下來的時間,對8家研究機構的併購、接收及整合正式啟動。

這些收購物件都在歐洲。每家機構單獨看規模都不大,擁有的技術專利價值有限,尤其是這些技術涉及到的專業領域,敏感度不高。加之收購後集中到英國,沒有脫離歐盟體系。又有SMS公司進行攻關遊說,故所在國很順利就透過併購稽核。

於是,原本寧靜、空曠的藍星(英國)研究院的大院,開始熱鬧起來。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研究人員報到。也不斷有一些裝置和儀器進場安裝。

其實這個研究院的作用,主要還是作為專利技術來源地。為馬由不斷申報的專利做掩護。

但既然花費巨資建立,還是要讓這家研究院正常運營起來。於是研究課題的選擇就顯得非常棘手了。為了保密,不可能從星兒那裡釋放先進技術出來,只能在這些研究人員擅長的專業、在研專案中進行篩選。同時要評估專案的科研成果,最終是否可轉化實用技術。各種條條框框制約後,選擇難度就比較大,或者說符合條件的並不多。

只得又依據未來發展的軌跡。找了一些未來幾年,有實用價值的專案作為研究院的“命題作業”。

最終,馬由和星兒精心篩選出了16個專案,範圍並不廣泛,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電子、精密儀器等領域。而這些課題的立項,其實都是建立在對收購的機構人員和在研專案的資料中,進行的評估。也只能是摸索著先運營起來。

根據這16個專案所涉及到到專業,馬由每天都在和初選出來的研究負責人談話,並根據他們的專業和思維能力,確定最終的專案負責人。當然,這是起步階段的臨時措施。

確定負責人後,馬由就相對輕鬆一點了。由這些專案負責人自行組合。並根據他們專案所需,讓後勤部門採購相應的專業裝置、儀器。

這是馬由第一次親力親為,全面處理一個機構的事務。雖有高雲協助,公司也派來了為馬由提前選拔好的助理團隊。但要自己過目和批准的檔案還是不少。同時還要選擇性參加一些專案研討會,討論專案研發的技術路線等議題。

每天都非常繁忙。這也是他有意為之,試圖透過親身經歷科研機構的管理,給智慧助手宇兒積累資料。同時也是一個實驗,找到科學規範的研究機構管理模式。最後形成完善管理體系,就可以放手讓管理團隊,和智慧助手宇兒具體開展日常管理了。

馬由現在開始轉換角色,結束學生身份後,不再是“獨行俠”了。他也知道,回國後規模更大、產業更多。完全靠自己一個人和兩個智慧,無法完成巨量的工作。現在正好實習一番,也對公司選拔來的助理們一個近距離觀察。

忙碌了近一個月。藍星集團第一所研究院,終於籌建完畢。藍星作為高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個研發環節,初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