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天色微亮。馬由先做了一套在戶外不便示人的強身功法,換上運動裝出了酒店。圍繞著酒店外的道路慢跑起來,清晨的氣溫還算宜人,大街上很寧靜。太陽昇起,這座城市褪去五顏六色的光芒,少了浮華、多了真實。

慢跑中的體悟給了馬由一點小驚喜,心境有所提升。果然是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呀。每天捲縮在一個小環境中生活,路邊許多的美景都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換了新環境,好奇心讓人們思維敏捷起來。

回到酒店早餐後,馬由再度化妝出行。來到社安局和警察局,順利拿到了所有的證照。

有了新的身份,很多隱秘的事情就可以用他來實施了。

回到酒店,卸妝後變回本來的形象退房。他電話預約了一家名為“赫爾茲”的租車行,看地圖距離酒店不到10分鐘步行距離,便直接走了過去。他提交駕駛執照、護照及信用卡,在眾多車型中,碰巧看見一輛和自己次元空間裡一樣型號、同樣顏色的福特SUV。便租了下來。

駕車離開拉斯維加斯,沿著15號公路朝西南方向的洛杉磯駛去。駛出幾十公里後,本惦記著南面100多公里外的那個神秘區域,但考慮到現在星兒可接入的距離僅200米,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遠遠望去,總有一股另樣的感覺,只待以後修煉有成,再來這裡探索一番。

得益於1933年“羅斯福3R新政”,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67 萬公里的公路。到現在,高速公路總長近9萬公里。幾乎貫通全國所有中大型城市。

有需求才有供給,正是因為汽車文化深入每一個米粒堅家庭,所以米粒堅又被稱之為“輪子上的國家”。

馬由以一路控制在約65英里/每小時的安全限速內,平穩駕駛汽車,看著車窗外的風景,這裡的高速路除了靠近城市,大多地段沒有中間隔離護欄,也沒有防眩遮光板。僅用1220米寬的凹陷草坪隔離。

他們的設計理念認為道路不應被設計成籠子一樣。寬敞的隔離帶就是空間換安全的措施。這與米國地廣人稀,有大把的土地資源可以揮霍有關。

看著兩側一成不變的荒涼,聽著不時一群摩托車隊呼嘯而過的喧鬧。他實在體驗不出所謂米國的公路文化,或許那破舊而衰敗的66號公路,承載著西部淘金、一夜暴富的記憶,才是他們真正的夢想。而記錄著這個淘金夢的公路,就是這個沒有歷史國度的公路文化吧。

中途隨意停靠加油站或者汽車旅店休息和就餐,每個服務站都有好幾家快餐店,既有熟悉的麥當勞,也有不熟悉的快餐店,賣的東西無非是漢堡、披薩、熱狗等,據說米國快餐食品的風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速公路。

400多公里,花費了6個小時抵達洛杉磯市區內。找了一家監控設施落後的4星級酒店入住。休整片刻後,揹著一雙肩包,悠閒地出了酒店,一副外出觀光的樣子。

在商場的衛生間裡化好妝,變幻成米粒堅證照容貌,換了一身寬鬆的衣服,遮擋了原本的身材輪廓。揮手將揹包收入次元空間,來到街道上,搭乘計程車直奔機場。

不到一個小時的航程,馬由又出現在舊金山機場。這次還是沒有停留,在機場租了一輛車,沿著101高速向東南方向駛去。矽谷位於加州舊金山市東南部40英里,包含聖塔克拉拉縣和東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市,離舊金山只需1個小時車程。

這裡擁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他們所生產的半導體積體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佔全米粒堅國1/3和1/6。80年代後,隨著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在該地區紛紛出現,矽谷成為米國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矽谷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科技聚集區的代名詞。

這裡還有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聖塔克拉拉大學等13所大學,為這個高新科技聚集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一天的奔波,穿行了1400公里,從拉斯維加斯來到矽谷。馬由還是有一點疲倦。隨意找了一家快捷酒店住下,吃點東西后,讓星兒催眠自己睡眠了2個小時。醒來後抬頭望著窗外,已是紅霞滿天。

滿血復活地下樓到街邊買了一份快餐,又在報亭買了一本標註有矽谷大多數企業地址的求職指南。坐在街邊公園的石凳上,邊吃邊思索起來。星兒已把有價值的企業和大學圖書館等資訊對應地圖示註出來。並規劃了一條最快捷高效的線路。想想時間有限,晚上也得利用起來。

接下來幾天,晚上馬由開著租來的汽車,沿著規劃好的道路,近距離遊覽那些研究機構。當深入200米範圍後,星兒聯通了他們的內網,幾分鐘便可下載所需的資料。白天則以考察的名義,參觀了這裡各行業有代表性、有獨創技術的企業、大學圖書館和資料室等。快速完成了這些大學圖書館、企業以及研發機構的書籍和資料的掃描收集。

星兒在掃描這些資料後,可和原有的科技樹資訊自動融合,梳理其中可能發展的子方向,並找到發展的最合適的方向,從而最佳化這些科學技術。這是星兒隨著馬由腦域拓展不斷進步,逐漸具現出來的新的功能。

有空的時候,馬由都在和星兒討論遊戲的創意和選材。

話說第三代網路遊戲始於1996年秋季釋出的《子午線59》,本應是一款劃時代的作品,可惜發行商3DO公司在決策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失誤,在遊戲的定價問題上舉棋不定。面對《網路創世紀》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先機盡失,“第一網路遊戲”的頭銜終被《網路創世紀》奪走。《網路創世紀》於1997年正式推出,使用者人數很快即突破10萬大關。

《子午線59》和《網路創世紀》均採用了包月的付費方式,而此前的網路遊戲絕大多數均是按小時或分鐘計費。

採用包月制後,遊戲運營商的首要經營目標已不再是放在如何讓玩家在遊戲裡付出更多的時間上,而是放在瞭如何保持並擴大遊戲的使用者群上。

與國內眾多網路遊戲“撈一票即走”的心態相比,月卡、季度卡和年卡等付費方式無疑更有利於網路遊戲的長遠發展,儘管從眼前來看或許會失去部分經濟利益。

當然,再過10多年,因為競爭更加激勵,湧現出道具收費、交易收費、綠色收費等五花八門看起來免費,但實際收益十分可觀的收費模式。

《網路創世紀》的成功加速了網路遊戲產業鏈的形成,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越來越多的專業遊戲公司的介入,網路遊戲的市場規模迅速膨脹起來。

這其中既有《無盡的任務》、《天堂》、《艾莎隆的召喚》和《亞瑟王的暗黑時代》的成功,也有《網路創世紀2》、《銀河私掠者線上》和《龍與地下城線上》的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