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籌建研究院
章節報錯
轉眼已是盛夏8月,負責德國工廠的藍星公司負責人,給馬由發來郵件,告知從荷蘭、米國、倭國等企業購買來的晶片生產線裝置已安裝除錯完畢。藍星公司和德國科布倫茨工廠的工程師們全程協同,並最終驗收合格。
馬由這兩天,一直在一座院落裡忙碌著。
這座院落距離劍橋和倫敦市均不到50公里、位於A10公路邊、韋爾小鎮的漢伯瑞曼諾高爾夫球場北側。這裡原本就是一家研究機構,3年前關閉。最近被藍星公司以600萬英鎊收購,計劃改造成藍星研究院所在地。
選中這座院落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位置較好,距離居民區有2公里、中間隔了一高爾夫球場,不會被打擾,也不會因萬一的實驗事故影響到居民區的安全。院落東北側3公里處還有一座小型私人機場,以後可收購或租用。
其二是這個院落原有建築佈局還算不錯,有2層共計7000平方米的地下室,以及6棟大小不一、23層的地上建築,面積有12500平方米。
雖不算很大,但短期也足夠使用了。將來圍牆內空地16000平方米,還可建設2萬平方米的地面建築。尤其是圍牆厚重結實,在歐洲這邊講究通透圍欄習慣中,還算比較稀罕。其三是這裡電力系統很充足。
總之,作為一家研究機構,基礎條件基本合格。
藍星公司一週前已全面接手這座院落。裝修和裝置公司也入場進行整修,從倫敦請來的安保公司僱傭來的12名駐場安保,以及這家公司委派來的安保專家,正在負責院落的安防設施改造。
馬由自己選擇了其中最小、只有600平方米的小樓。作為自己的私人實驗室和新的住所。
這是一棟2層半的現代造型小樓。靠近院落的南側,四周都是草坪,南面除了私家草坪外,越過圍牆就是巨大的高爾夫球場的草坪,站在3樓南側的露臺上,可以看見不遠處多種草籽形成不同色度的綠地,間雜有不規則圓形的銀白色沙灘,幾汪水潭閃爍著陽光,零星幾顆橡樹、楓樹點綴在起伏的草坡上,風景極好。
進入小樓,經過一間帶門衛房的前廳,右轉進入朝南有著巨大的落地窗辦公大廳,開放式辦公廳四周側面有會議室、廚房、餐廳、衛生間等功能房。
透過旋轉樓梯上到二樓,二樓原來的佈局是2間辦公室和一間會議室、衛生間及咖啡間。馬由計劃以後裝修改造成他的私人綜合實驗室。
樓梯再上三樓就是半層房屋和一半面積的大型露臺。
這層佈局也一間臥室、一間書房,一間配套衛生間。書房裡有一部專用電梯直接下到地下室。
馬由沒有奢華享受的習慣,現在是分秒必爭。還有生產線在等待著他去主持最後改造和除錯。稍微將三樓整理一下,退掉原來租借的住所。直接入住這個新家了。
他不準備另外購置別墅之類的房屋,這裡將是馬由未來在英國期間的住所,在研究院裡安家,共享安防、後勤服務服務,可節省安保、家政服務費用。
他將原來在劍橋租用的地下室私人實驗室裡的核心儀器,特別是自己加工的所有儀器、裝置,全都收到次元空間裡。其他外購來的儀器則透過搬家公司,轉運到自己這棟小樓下面的地下室裡。
這間地下室有一個在室外的獨立出入口,作為貨物通道,平時都是完全關閉。地面一層有樓梯供人員進出。
地下空間隔成了2個房間,分別是15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間規劃成計算機主機房,安置了研究院以後所需的伺服器組,實際將會有一臺生物電腦作為主計算和儲存資源。
另一間則規劃為馬由的新型材料實驗室。雖面積不大,但馬由已完成了材料合成機的製作,大多數材料都能用這臺裝置,小批次合成出來,可基本滿足實驗所用。
這棟樓的安防、門禁系統,僅讓安保公司安裝了高強度的入戶門,其他都是星兒設計、馬由親自帶領藍星公司為他選拔出來的3名年輕工程師助手,自己動手安裝完成,最終交由人工智慧控制。
四周沒有一棵樹,全都是草坪,利於安保設施的無死角監控。這些安保措施全部實施後,至少可以防範非國家級的外人侵入。
這間實驗室裡裡面的核心裝置,除從外面購置來的,其他裝置和儀器,都將在馬由出差或較長時間離開時,收入次元空間裡。僅保留一些充門面的裝置和儀器。
隨身攜帶這才是最大的安保措施。以上所有的措施都不如這個隨身空間安全可靠。
馬由抽空支開助手們,獨自“檢修”小樓屋面上太陽能發電裝置時,悄悄將尺寸僅180X120mm、厚度僅有7mm的生物電腦主機,以及對外接收和發射訊號的裝置,掩藏在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零件裡,並接上了太陽能蓄電池電源。
電池組是市場上的產品,核心技術是其中的電源由生物電腦控制,永遠保持警戒線以上的安全電量。若遇陰、雨天,則由普通電源給蓄電池充電。從而保持生物電腦的電源穩定。
這幾天,馬由主要是要完成這套生物電腦安裝,以及伺服器組正常執行,才能支撐馬由實驗室的運轉、安防等功能。更主要是需要透過網際網路通道,遠端控制德國科布倫茨工廠。
其他樓棟暫時沒有規劃和改造。
僅是請裝修、裝置公司檢修所有基礎設施,以及完成公共空間的裝修。配合安保公司更換防盜門窗以及門禁系統的安裝。待以後收購了歐洲其他研究機構,人員搬遷過來後,再根據研究方向、人才配備和技術實力,重新規劃和裝修各個實驗室,以及購置必備的裝置和儀器。
現在委託了多家中介公司,正按馬由提供的清單,四處洽談那些實力不強但擁有幾個行業較強能力的專家學者,還擁有一定數量的半成品卻又有潛力技術的機構。這才是馬由最合適的選擇,他不缺技術,但需要有人來協助完成。雖敏感技術不會規劃在國外的研究院裡,但還是有無數的科技需要轉換成量產技術。
不過這些都是設想,而目前藍星研究院,馬由是首個入住的實驗室,雖光桿司令一個,但理想正在一步一步實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