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簽約後,國盛的曾總提議做東招待。馬由稍微猶豫片刻,他實在不喜應酬,不過轉眼想到這裡是國內,他還有一些事情,剛才沒說出來,需深入溝通後再確定。正好酒桌上,還可深入考察對方,便應了下來。

晚餐在前門全聚德。既然答應吃飯,馬由就不客氣欽點了這京城名菜。全聚德距離京城飯店僅2.1公里,隔一個大街坊。沿著正義路往南步行,經天安門廣場南側往南一點就到。

他們一行人散步般的步行。這點路程對馬由而言連筋骨都活動不開,但照顧國盛眾人,也沒邁開大步前行。他邊走邊和曾總閒聊,同時又分出一絲心思觀察這個時代京城的狀況。主道上汽車不多,紅旗、桑塔納、奧迪100、京城吉普等是主流車型,偶爾還有伏爾加、拉達等前蘇聯車型。

但腳踏車卻是如烏雲一般,一片一片地透過,甚為壯觀。空氣還不錯,藍天白雲,就是稍許乾燥。京城街道上這時沒什麼綠色,樹木都光禿禿的,雖有一些松樹、冬青、柏樹等不落葉,但色彩深綠,也不美觀。

北方的城市冬季景觀的確欠佳。他就不明白無論企業、辦事處等,都拼命想擠進京城,藍星公司若不考慮前期主要是電子、IT等行業,需要這方面人才。他中意的還是南方城市。尤其前世21世紀的京城,霧霾成為了災難性常態。

現在這種不堵車、沒有霧霾的年代,今生不知道可保留多久呀。

到了全聚德,國盛公司其他幾位合夥人也都全部到場。觥籌交錯中,京城人特別能侃的特質表現出來,再者馬由也不是什麼老外,大家熟稔起來。聊起了他們上大學時都是用匿名,和普通同學一樣生活和學習的趣事。

馬由對自己的判斷更加清晰,只要這夥人圓滿完成了這次的委託,看來還是一個比較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

於是飯桌上,他又提出一項委託,請國盛公司組織專家學者,收集華國製造業體系資訊,並請專家給出一個評估,哪些是華國彌補的薄弱環節。之前沒有談及這個課題,主要還是有些保密方面的顧慮。請熟知華國內情的專家學者,專題研究一份諮詢報告,比他讓藍星開發部來做調研,效率高,資料準確。

這份報告將為他全面在華投資,起到重要參謀作用。其實這些資料他可以委託招商局向國家有關部門索取,星兒那裡也有一些前世資料。但他希望透過民間調研,獲得更加精準的資訊。

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不是他一家企業可以完善的,但他計劃在關鍵及重要環節,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展開研發及生產,期望帶動上下游產業及相關產業升級換代。

具體在哪些產業投入哪些產品,需調研後才能得出結論。

馬由想得比較透徹,深知他自己對政治的複雜性還是缺乏瞭解。這次的合作,雖花費一點資金。但讓他未來規避了很多的麻煩。直到他龐大起來有了自保能力,才完全獨立。也算是這些年不斷積累知識,形成的縝密思維所致稍顯保守的行為。

接下來一週時間,馬由藉助國盛公司,頻頻和計委、工業部、科技部等機構和部門官員見面,從他們那裡也獲取了不少國企改革資訊,同時初步建立了一點人脈。

馬由計劃收購破產企業,改造後佈局藍星公司產業,是仔細對比分析的結果。新徵土地、自行建設廠房,固然成本看起來低一些。但這個時候華國基礎設施還很落後,水電等配套很艱難健全。斷水斷電時有發生。

另外熟練工人、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的招聘也較困難。有技術有本領的工人,思想大多保守,守著不死不活的國企不願挪窩。

馬由透過收購這些老廠,可承接其完整的基礎配套設施,直接篩選和聘請這些企業所屬的人才和熟練工人,既符合國家政策和官方期望,減少下崗員工數量。同時他也可在短期內就進行新產品的投產。

重要的是,這些工廠大多面積、位置口岸都不錯,10年後土地價值就肯定超過總投資了,穩賺不賠。

“華清科技園”本就在招商,國盛公司聯絡他們之後,很快就取得共識。馬由親自到現場檢視後,即刻同意用2000萬元華幣,收購了在建一棟有1.5萬平方米的6層小樓,還有100畝空地。

華國建築成本很低,這種鋼筋混凝土全框架結構的小樓,土建造價僅每平方600元,交給馬由他們是清水房,成本也就900萬。地塊所在位置是京城近郊,政策鼓勵科技用地,優惠下來僅10萬華幣一畝,總額2000萬元幾乎沒賺馬由的錢,十分便宜。

在建中的建築剛完成基礎和一層地下室結構工程,地上主體部分還需七個月才能竣工。馬由讓星兒掃描了整個現場地形,獲取了相對座標、海拔標高及地形高差等資料,將正在建設中的施工圖也收集齊全掃描儲存。他計劃將這裡規劃為藍星華國公司未來23年的總部及研究院所在地。

華清科技園位於北四環外側,佔地30萬平方米。是中關村科技園的核心地帶和主要園區。藍星公司100畝用地就佔了這個科技園22%,再無空地供應。為將來的發展,馬由只得在華清科技園的東南側,另行徵用了500畝土地,費用也僅有5000萬華幣。

雖三環剛通車不久,四環還將在6年後通車。但馬由知曉前世京城發展規劃,這個位置臨近大學城、華科院,是中關村核心地帶,將來資訊資源和人才資源比較集中。再等幾年、十幾年,四環外側就成為黃金地段了。下一次回國,還要儘量多徵用一些土地。這時幾乎是白菜價。

二環內區域限制了建築高度,四環外遠離京城南北中軸線,建築控高比較寬鬆。考慮到京城土地寸土寸金,他計劃一步到位,建造300米左右的高層建築。

馬由和星兒商議著,對這兩塊用地分別進行了統一規劃,100畝用地規劃方案中,中遠期有20畝是甲級寫字樓和商場結合的綜合體,擬建設2棟230米高、55層的雙子塔型建築。

而現在再建的1.5萬平米建築,待新總部建成後,這裡將改裝商業綜合配套服務大樓,僅需要重新裝修,不浪費土建造價。

另外80畝計劃建造26萬平方米、2000套高層住宅。

300畝用地是總部主樓所在,規劃一座由四棟280米高、66層的塔樓組合而成的叕字塔。大廈基地面積佔地55畝,剩餘用地建造配套的會議中心以及配套住宅4800

將這幾天星兒設計、馬由加班趕製出來的規劃圖、在建建築外立面裝飾設計圖,交給國盛公司和施工單位,讓他們按照這份圖紙施工。造價在收購總價包含的土建造價基礎上,另外增添費用。內部裝修將另行邀請專業化公司按不同功能和實驗室等級進行裝修。100畝規劃所需審批流程,委託國盛公司代為辦理。

由此,藍星的第一個國內基地終於落實。馬由感覺很幸運,效率極高地完成了這次回國的主要事務。至於798以及附近的電子廠收購、以及國內其他企業的收購,他也知道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過程。好在暫時還不急用。

這幾天馬由除製作圖紙外,還密集會見了20多位在京城國企、機關工作的應聘人員,他們大多是馬由花費一點中間費,從獵頭公司那裡獲取的資料。其中他重點關注到36歲的李陽,計劃培養成藍星華國公司總經理。

李陽原在某軍工企業任技術副廠長。農村家庭,出了貧困山區考上了華清大學、碩士畢業分配到國企。哪知本就家庭條件不好,用工資結餘剛還完學生時代的借款,又遇國企改革面臨關停並轉。家裡小孩也正是上學階段,急迫需要改善經濟條件。

馬由看中他在軍工企業10年鍛煉出來的嚴謹和雷厲風行的執行力。且因技術出身,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突出。

藍星公司現在用人原則不圖求經營能力多強,國內暫未經歷大市場洗禮,也難找到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且經營型人才可從國外聘請或自己培養。他對經理的要求是具備強有力的執行力。

經馬由和星兒雙重感知,對李陽的人品、性格基本認同。最終選擇給他一個鍛鍊的機會。給了與文勇同樣的待遇,相當於國內企業總經理級別二十倍的工資待遇、任命他為藍星華國公司籌建總負責人。待公司正式完成組建後,再按考核結果轉正為總經理。

李陽異常驚喜地接受了任命,立刻全身心開展工作。馬由將手中其他20多位人員資料交給他,圈定了幾位可重點關注名單,作為未來他的副經理、助手,讓他自己先期考核。入圍後馬由再統一見面考核。而其他的公司部門經理及普通員工讓他自行負責招聘。

馬由的第二位大將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