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註冊企業,並起步創業。就是看中所謂盟友米國國的環境。但他也非常清楚,一旦藍星暴露了跨越性的技術,盟友就是拿來剝奪的。何況藍星公司僅是英國註冊的公司而已,連歐洲這些盟國都被其敲詐,區區一家企業,奪其技術何須費周折。

自己應切記,創業前期做一些務虛產品,儘量不觸動他們的神經。

前世華國阿里、騰訊、百度等幾大網際網路公司折騰得那麼厲害,擁有那麼龐大的市值,但都沒有收到打壓,比他們小多了的華威,卻因擁有5G核心技術,立刻被打壓。

這就是米帝的戰略思考。務虛的產業他們視之無物,任其發展。但資料類網際網路公司,涉及到虛實結合的高科技企業,他們就堅決打壓,力求緊緊攥在手中。華威的通訊技術涉及到了資料安全問題,同時也是因為華威的研發能力和成果可以很容易轉化到軍事、航空航天等實體領域,自然成為了米國的眼中釘。

綜上,起步應是IT行業中務虛的網際網路產業。不容易觸動米帝的敏感神經。

綜合各行業發展規律和趨勢,馬由定下了現階段的策略:

“星兒,優先順序記錄。”

“一、先虛後實:起步階段先在IT領域發展。我們應重點盯防前世未來30年,前10名高科技企業,並監控這10家企業創始及發展實時狀態。”

沒有決定首先介入IT行業,是有市場和資料支撐的謀劃。

未來2030年,除老牌及隱藏的金融、能源、礦產等壟斷性巨頭外,崛起最快、市值最大的企業,大多在所謂高科技領域,尤其是IT行業和通訊行業。而這些領域,大多是以虛擬經濟和未來概念為主。

前世資料記載中,2020年排名第1名蘋果(2.15萬億米金)、第2名沙特阿美(1.89萬億)、第3名微軟(1.65萬億)、第4名亞馬遜(1.61萬億)、第5名谷歌(1.17萬億)、第6名臉書(7837億)、第7名騰訊(7172億)、第8名阿里巴巴(7035億)、第9名特斯拉(6588億)、第10名臺積電(5408億)。

前10名中有IT業8名,另外兩家一是能源,另一個是電動汽車。且有7家都是以虛擬為主的企業。

其餘還有伯克希爾·哈撒韋(IBM)、AT&T、高通、甲骨文等和IT及通訊產業有關,都是市值巨大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沒有自己的工廠、放棄了製造業,但他們的產品遍佈全球,成為的賺錢最多的公司。

為此,馬由的戰略規劃中,將會有目的、有節奏優先發展這些產業,阻斷前世那些IT企業的發展,並取而代之。從而聚集鉅額資金,為終極發展目標奠定資金和實力基礎。

同時,不能像許多企業那樣,表面風光卻暗地被資本左右,為了賺錢而賺錢,卻不從長遠規劃,缺乏為社會及文明進步貢獻的進取心。長期以往,這樣的企業對實體制造業幾乎沒有幫助,華國前世這種企業也非常多,米國容忍了這些企業存在並高速發展,除有不少米國的資本摻雜其中、成為他們賺錢工具外,根本原因,還是這些企業的發展前景有限,對米國國力沒有實質性威脅。

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社交平臺以及在國內的搜尋軟體,對一個國家的實力提升,幫助有限。甚至在某些方面因資金吸附效應,還可能將實體經濟的資金引向這些領域,反而間接消減了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發展動力。

反之,市值遠遠小於這類企業,但真正有實業的公司,冒頭就被打壓。例如華威、中興、中芯國際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研發型公司,就被無理由、張冠李戴甚至欲加之罪地進行不斷制裁。

所以理清楚這些思路,馬由不難劃定出啟動時期的產業範圍。

“二、虛實結合:在IT領域獲得一定成就,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後,即刻介入實體制造業,同步發展虛擬和實體產業。”

要衝出母星,歸根到底要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重型製造業,虛擬經濟帶來的收益必須及時反哺給製造業,並相互促進和發展,成為真正的巨頭企業,而非純虛擬、虛胖的企業。

“三、以實為主:渡過創業期完成資本積累後,逐漸向製造、能源、生物等領域傾斜,IT領域做大做強只是手段,是積累鉅額資金的圈錢工具。”

向太空發展的根本還是要擁有最尖端的製造能力。而所謂虛擬最高階段是人工智慧,這恰好是馬由本來就具備的能力,無需花費鉅額資金和漫長時間去研發。所以馬由將所有虛擬經濟都定位為工具範疇。而主要人力、物力都將集中到以航天為核心的周邊製造領域發展。

理清了總體思路後,進一步思考具體發展步驟。

這個時代所謂的高科技領域IT產業起步,特別是軟體行業,是最省力、最省時。在這個時代,軟體行業水平都較低下的環境下,很容易擁有差異性產品,從而形成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