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3個小時,馬友在李老師眼皮下,飛快地完成了4個科目的試卷,校長看馬友還精神抖擻,便幫他打來了一盤飯菜,讓馬友吃飯,休息片刻再繼續考試。

下午5點左右,馬友同上午一樣,飛速完成了除免試的政治外,剩餘4個科目所有試卷。

李老師隨即請來了各科的老師閱卷。校長也十分有興趣地瀏覽了一下答卷,他開始還有點驚訝各科的正確率,當他重點看了作文後,一下子神色嚴肅起來,再度仔細閱讀了作文後,興奮地說到:

“天才呀,這篇作文可以作為學校的範例儲存起來!”

這篇作文是當下比較常見的命題,題目是這個時代鮮明特色的老套的命題《我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馬友的作文不長,也僅僅800多字。他沒有將記憶中的一些前世經典抄襲出來,而且故意用這幅身體本身的狀態,稍顯幼稚的文法進行書寫。

“少年智則國智。

國家之強,源於少年,少年強,則國強!

國之強者,少年為基,當居安思危,以身報國;國家之強,始於少年,少年乃國之希望,國之棟樑,當發奮讀書,蓬勃向上;國家之強,基於少年,少年乃國之基礎,無基不成築,無基難成文;國家之強,起於少年,少年崛起,則國之崛起。

強國之路的保障是民眾的進一步開智,民眾的開智又是以少年時期為主,但少年怎麼才能有智慧,除大量基礎學習外,少年時期天***是開智的重要階段……”。

改編自前世母星清朝末年梁啟超散文《少年中國說》,不知道在這個平行世界還有沒有,但初中生作文特點就是引用他人著作,故他作文中引用《少年說》小段也無傷大雅。

接下來,馬由以科幻手法,簡單描述了前世教學的科學之處,尤其是開發少年天性和培養特長方面的先進教學理念及方式。

例如採用適合少年時期的教育裝置,用科學手段把少年兒童從枯燥的書本中解放出來,寓教於樂,高效率地協助學生完成智力拓展、不約束學生的天性。

作文中,他也預言了未來腦域可以透過科技手段進一步開發,增強學生的智慧。並透過解放少年的天性、選拔、培養各種人才,而非千篇一律固定格式的教育方式。

人才是國家的強大、人類的進步之根本,所以教育的投入不僅是人力、基礎設施等硬體的建設,更應有科學實用、豐富的輔助裝置,以及靈活運用這些設施裝置開展教學活動。

以馬友的智商,不會立足批判當下國家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些文章。而是引用一些前世通用教育理念,重點強調教育科技器材的作用。透過科幻的方式進行描述,不暴露自己的同時,也期盼能給校長一些啟發,從而間接發揮對教育改革的微弱作用。

雖不可立竿見影,但校長一旦贊成這些觀點,至少會在本校逐步推進一些力所能及的方式來改善教學質量。

通篇作文,雖和“我能做些什麼”主題並未多言,僅自己立志當一名科學家,要發明科學教育設施,來幫助教學工作。也算是點了題,勉強合格。

校長看完文中一些未來的教學方式、觀念等,在這個年代非常非常科幻,沒有計較是否可以實現,但基本認同這些“幻想”。高興地說到:

“我非常期待你理想的那種生活早日到來,那時候的學生會聰明、不被動接受千篇一律、固化的教育。有更多領域的人才誕生。哈哈,真的盼望那一天的到來。”

看來校長還是一個憤青呢,馬友暗自慶幸自己,猜中了校長的喜好。作文有點投機。否則他才降臨這個世界10多天,雖讀了一些書,寫作可不是即刻可以訓練出來。前世自己本就不是文科類學者,文筆自然沒有可圈可點之處。很難得高分。

校長再度感嘆了:“創造型人才是國家進步急需的呀,唉,我多年來不斷呼籲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可是應試教育反而愈演愈烈,悲乎!不過,我要繼續透過各種渠道來宣講我的觀點,馬同學這篇作文,我親自修改一下,推薦在《川省教育學報》上刊登,許多連學生們都懂的道理,相信會有有識之士懂得的。”校長給自己打氣道。

如此,馬友如願跳級到高中一年級。

高中生活和暑假自修學習及鍛鍊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增加了在校上課時間,平淡無奇。馬友的心理年齡和幼稚的少年們不在一個頻道,總感覺緊迫的心態,浪費不起玩耍的時間。當然,主要原因還是認為體驗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實在無趣,對修煉和未來都沒有什麼幫助。也就沒有必要浪費這些時間了。

他還是按自己的計劃,日復一日早晚修煉、清晨慢跑、上課及完成作業……。但針對文學方面,加大了閱讀量,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自制力強大,作息時間極其規律。與他人交流更少了。他的這種性格在老師和同學們看來,更加內向。

其實他透過這種所謂內向表象,掩蓋成熟靈魂的事實。不然讓他怎麼和這些同學交流,也裝著說些幼稚的話語嗎?

好在,有著前世強大的靈魂,不至於心理灰暗、偏激和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