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否定的。

人界與魔道已經交過一次鋒了,何時?由誰率領,再次的捲土重來,尚不可知。

最為急迫的,是天界的巨靈神,與吳銘軾已經交過手了,吳銘軾艱難取勝。

巨靈神中了吳銘軾的逍遙散陰毒,狼狽逃回天界,引起了天界的重視。

巨靈神由於自己的託大,無顏見眾神仙,只託病不出,可是天界的順風耳、千里眼二將,早就將巨靈神的失敗戰報,報知了玉帝。

玉帝下令眾神仙來凌霄殿議事。

玉帝臉色很不好看,冷冷地看著太上老君,因為這一切的根源,緣於太上老君。

鎮守南天門的,號稱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在太上老君的暗示下,出班上奏。

四大天將,何許神也?

相傳在《封神演義》裡,四大天王為聞太師手下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即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四兄弟,屬於截教門下的弟子。

這四兄弟在封神演義中,戰死沙場後,在姜尚、姜太公設立的封神臺封了神。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或稱四大金剛,是佛教著名護法神,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東方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混元珍珠寶傘(或作寶幡)。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 ,故手纏一赤龍(或作赤索),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繩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代表風、持國天王代表調、多聞天王代表雨、廣目天王代表順。民間合稱這四大天王為風調雨順,代表了人間的美好意願。

四大天王,本為佛教的護法神,可是不止一次地出現在道教的天庭。本人只按封神演義的說法,姜尚封神,當為道教,歸屬玉帝管理。可是,四大天王最多出現在寺廟之中,為佛教護法神,守護四方。到底是何緣故,這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不多加置喙地展開論述。

這四大天王的出班上奏,暫時轉移了玉帝投向太上老君的目光。

“下界的妖魔,不成氣候,只需我等下界,定能蕩平乾坤,還人間的清平世界。”四大天王的上奏言簡意賅。

太上老君忙出班上奏道:“四大天王下界,定能馬到成功,然而,希望少生殺孽的同時,何不將那魔頭吳銘軾生擒,押回天庭加以審訊後定罪。以昭告天下,我天庭的公平、公正、嚴明及法度。”

太上老君的一席話,明面上無可挑剔,但其內在,另有含義。

玉帝當然明瞭,太上老君,這是又要放水的節奏。

按照行政級別而言,玉帝是統領天界的、至高無上的第一人,但是, 太上老君是道家中修為大成者,是自古以來成就最高的人。他的身份在道教中是至高無上的,是很特別的存在。在道教的神話體系中,太上老君這個老神仙絕對是資格最老,地位最高的那一位。在道教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被稱為至高神,而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

玉帝之所以能成為天界的玉帝,完全是太上老君推舉的。

有了這層關係,太上老君與玉帝的地位高下,已經十分明瞭。

換言之,玉帝也要讓著太上老君三分。

為何剛才本人描述到,太上老君又要放水,敬請各位期待下一章節。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八十九章 老君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