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位的一問一答,如果讓網路鍵盤手,噴子知道後,方丈的人設就算是徹底的崩塌了。

什麼高僧啊,出家了還動情,這還是高僧嗎?他配高僧這個稱號嗎?

反正已經是放肆模式了,鹹青蟲二緊問了一句:“每月動情幾次?”

方丈回覆道:“每月動情一次。”

還好,還好,還沒有太多出格。

鹹青蟲二接下來的問話很快,似乎不想讓方丈有思考的餘地與時間:“方丈每次動情,持續多久。”

方丈回答得更快,不假思索;“每次動情,持續30天。”

倒。鹹青蟲二當是個笑話一般地笑了,笑得很開心,方丈一點也不尷尬,陪著鹹青蟲二一起大笑。

鹹青蟲二突然收住了笑容,他略顯尷尬地問道:“在下粗陋,願聞高見。”

方丈點點頭,心想此人有慧根。他徐徐不急地言道:“孔子曰,食、色人之本性也。我也是人類的一分子,存本性,有何不可。”

鹹青蟲二點點頭。

方丈繼續言道:“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雖然加了個定語,靈長類高階動物,但其本性,還是動物,食與色,是其生存與基因傳承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缺一不可。雖然人類的進化與文明進步,給食與色新增了很多美好的外延,其本質就是本質,無可厚非。”

“高見。”鹹青蟲二讚歎道。

方丈繼續言道:“所謂捨得,需先舍後得,為了一個自己選擇的理想,捨棄與犧牲是必不可少的,並不代表其本性不存在,不可混為一談。”

鹹青蟲二被方丈的理論折服了。但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非常現實的問題:“網路鍵盤手、噴子可是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用口水,就能淹沒你,你又如何應對呢?”

方丈言道:“所謂道德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社會穩定的、可操作性的準繩,法律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推行道德的強制手段。是隨著文明進步而不斷進化的,大眾認可的存在,其本質,就是形而上學的。打一個不算太恰當的比喻,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就是道德的正義,戰勝了真理的正確,當時,他成了千夫所指,為此他還被活活地燒死,成了真理的殉道者。可是真理是真實存在的,後世的理論,也推翻了哥白尼的正確論點,他不是死得很沒有價值嗎?錯!沒有哥白尼這樣的殉道者,科學又怎麼能進步呢?”

方丈喝了口已經涼了的白開水,繼續言道:“至於那些鍵盤手、網路噴子,用一句網路流行梗來調侃吧,誰知道螢幕前,坐在那兒敲鍵盤的是不是一個寵物呢?《聖經新約》《約翰福音》第八章311節中,耶酥說‘你們中間誰是無罪的人,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很能說明問題,各自體會其中含義吧。”

“再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吧,一條狗咬了你一口,你很憤怒,回咬了狗一口,那你又成了什麼。魯迅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方丈侃侃而談。

鹹青蟲二有點賣弄地插話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義大利詩人但丁說的。”

方丈一點也不難堪,他哈哈大笑道:“也許魯迅心中一直想說,但他還沒有來得及說,被但丁搶先說了,所以魯迅保持了沉默,只在心裡默默地說。”

鹹青蟲二臉紅了起來。

方丈果然學識淵博,古今中外,各種理論,深入淺出,都能信手拈來,而不僅僅侷限於,採用佛學理論,只是讓普通人聽得雲裡霧裡的什麼心經理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雖然方丈錯將但丁所言,誤意為是魯迅所說,有點小瑕疵,但方丈很快採用一句脫口秀一般的表達方式,為自己圓了場。

鹹青蟲二,是不是因為糾正了方丈的錯誤,就顯得比方丈學識淵博呢?

非也!!!

也許就是碰瓷一般地刷存在感吧。所謂人無完人,作為一位偉人,他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真的有這樣一位人類一分子存在於世的話,他還是人嗎?

所以鹹青蟲二,聽到方丈的調侃味的脫口秀後,他臉紅了。

也許方丈就是故意為之,體現自己的不完美,更是引申出一個值得大家反思的社會現象吧。

學問無止境,人類在學問面前何其的渺小,那怕他再偉大,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

鹹青蟲二聽了方丈的一番理論,他並沒有感覺偏離了來寺廟的初衷。雖然他還雲裡霧裡,無法理順,應該如何去愛,但他透過方丈的理論,開拓了自己的眼界,學會了如何去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可謂收穫頗豐。

道德不可違背,只要想做一個平常人,不想當殉道者,就老老實實地循規蹈矩吧。

描述到這裡,鹹青蟲二,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如何去愛?愛什麼樣的人?是男人,還是女人?還是當個博愛家!!!

也許摸著石頭過河,是個可行的辦法。還有那天道不可違的圈子在無形地禁錮著人類的行為。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四十九章 激情對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