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就只剩下呂布為了活命,對吳銘軾死死地糾纏不休,令吳銘軾不勝其煩。

有了閻王的一番言語在先,吳銘軾為了避免呂布繼續糾纏不休,只能告知呂布一半的實情。

為何是一半的實情呢?

因為冥界之花雖然不可能解除逍遙散陰毒,但可以緩解此毒的繼續深入及蔓延,而吳銘軾擁有從孟婆那兒得到的這冥界之花,但是吳銘軾並不能將冥界之花交與呂布解毒,因為他目前還是肉體凡胎,指望著口含此花,才能在冥界抵擋冥界腐氣對自己肉體凡胎的腐蝕而通行無阻。所以一時之間並不能將此花交於呂布用於解毒。這是一半的實情。

而另一半的實情是,花千尋不知從何處得到了冥界之花。可是從孟婆口中吳銘軾得知,冥界之花存世的只有二枚,一枚是孟婆所有,另一枚為閻王收藏。

現在吳銘軾擁有的為孟婆所贈,而花千尋所擁有就必為閻王所擁有的另一枚。這就帶來一個重大的問題,花千尋只是凡人,為何能擁有閻王所擁有的冥界之花。

雖然花千尋曾經動用此冥界之花為吳銘軾解毒,於危難中救了吳銘軾一命,可是一切的一切,並不像表面現象那樣簡單。

吳銘軾強烈的懷疑花千尋的動機不純。

自從吳銘軾闖蕩江湖以來,花千尋就像是個陰魂不散的影子始終伴隨著自己。

先不說花千尋一開始假裝毫無任何武功,不惜運用江湖追殺令逼迫自己與她相好相伴。每次自己處於危難之時,花千尋幾乎都能及時的出手相救,太過於巧合了吧,太多的巧合就不是可能是巧合,只能是說明自己的一舉一動始終處於對方的監視之中。而自己與花千尋的一場肌膚相親的相親相愛的大戲也是花千尋下迷毒在先,令自己迷失了本性的刻意設計,並懷上了孩兒。雖然後來腹中的孩兒被自己的母親——陰月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情斷送了性命,可是吳銘軾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母親,畢竟她不知情,甚至自己的母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還曾經向自己無情地下手,意圖奪取自己的性命。

吳銘軾在與敵方纏鬥得難解難分之時,花千尋終於忍不住出現時,而此時,花千尋才徹底地暴露了自己的強大實力,遠比自己當初正處於金仙心意功七重功力,江湖已經少有敵手的實力更為強大時,吳銘軾才真正開始懷疑自己始終處於別人的算計之中。

一切的一切,串聯起來思考之後吳銘軾得出的結論說明,花千尋對自己無私的愛,並不像表面想象的那樣單純,而是自己始終處於一個很大的陰謀設局之中。

吳銘軾有了以上的推理結果,吳銘軾對於花千尋產生了芥蒂成了順理成章。

雖然吳銘軾對花千尋心存芥蒂,但吳銘軾還是寬厚之人,在一切的一切還未明真相之前,他並不想花千尋處於危險之中,換言之,吳銘軾並不想實情告知呂布,花千尋也擁有冥界之花。因為目前以花千尋的實力,並無百分百的把握能戰勝當下的呂布,連十分之一的機會怕是都沒有。剛才自己能勝過呂布,多多少少還有點投機取巧之嫌疑,若自己單憑硬碰硬地與呂布進行決鬥,自己可算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有了這樣的考量,吳銘軾的話說一半留一半,也就在情理之中。

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見吳銘軾有這番話出口,再愚蠢也知道吳銘軾有相救自己之心,只是此時吳銘軾因為只有口含冥界之花才能抵抗冥界的腐氣對自己肉體凡胎的侵蝕,只要出了冥界,吳銘軾斷然會將冥界之花交於自己解毒,因此,呂布也不再繼續糾纏於他,默默地跟定了吳銘軾,並死心塌地為吳銘軾效命。

為了儘快得到冥界之花為自己解毒,呂布一邊強運著內功先壓制著毒性的發作,一邊為吳銘軾當起了嚮導,指明著前進的道路,幫助吳銘軾儘快地面見判官。

因為幫吳銘軾,就是幫自己。

有呂布當嚮導,吳銘軾很快就來到了閻王殿。

只見閻王殿前,一眾鬼差嚴陣以待。

因為吳銘軾與呂布的一場對決,早就有冥界生靈報知了判官。

判官知道吳銘軾要前來看生死薄,他當然不能允許,他更知道自己的斷然拒絕必會引來一場惡戰。

一眾鬼差戰戰兢兢地列陣擋在閻王殿前。他們當然知道自己與吳銘軾的實力相比,自己就是炮灰,可是上鋒下了死命令,判官都不惜一死,要與吳銘軾決戰到底,自己就是再怕得要死,也只能死扛著。

不死扛著,當場就要滅亡,死扛著也許不一定會死,鬼差們期盼著事件還有轉寰的機會,那怕這樣的機會比中六 合 彩還要低,但畢竟還是有機會,總比當場血濺五步要好。

當嚮導的呂布,眼見一幫自己看不上眼的鬼差擋著道路,他虎目一瞪,舞動著方天畫戟便要表明心跡地上前為吳銘軾打出一條血路。

現在的呂布就是吳銘軾一條忠犬,誰擋著吳銘軾,他必會第一個跳出來,逮誰咬誰,只要吳銘軾不發話,管他是鬼是神,不死不休。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第十九章 強者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