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內找了家旅店住下,俞慎便準備現在長安遊覽一番,好好見識一下這漢代的長安城。

俞慎花了許多時間將長安城幾乎遊覽一遍,這時候風光與後世完全不同,或許比不上西漢時候,但也絕對是值得好生遊覽的古城。

遊遍長安之後,俞慎在落腳的旅店計劃起入蜀的道路。

這長安位於關中,而關中要往蜀地去,要先走秦嶺古道往漢中去,到了漢中再穿越巴山古道便可入蜀。

而這秦嶺古道有多條,俞慎這幾日多番打聽之下,最終準備沿著子午道穿越秦嶺,往漢中去。

這子午道便是後來蜀漢大將魏延建議出兵長安的子午谷,這條道路可以算是秦嶺古道中最難行走的,路途崎嶇、艱險,還兼之氣候多變。

不過俞慎也就想找條人少的路走,順便能見識一下秦嶺的壯麗風光。

定下路線,俞慎準備妥當後,便辭別了長安城,往打聽好的方向而去。

俞慎從長安出發,直南入子午谷,沿著子午道而行,要先過子午關,再能往漢中去。

走在這子午道上,這一路風光與後世完全不同,道路崎嶇艱難,真如後世詩仙李白所說,難於上青天。

俞慎腳程頗快,也不再駕遁光或者以神行法前行,反倒是以自己一雙腳踏上子午道,欣賞秦嶺一路別樣的風光。

這子午道確實如俞慎所打聽,一路上過了子午關便幾乎沒人,那子午關或許是因為此時不是戰亂,且地處偏僻,所以守備非常鬆懈,俞慎略微施展術法便過了關。

不過這子午關如此艱險,無論從關中,還是漢中方向來都是易守難攻,不失一個關隘的作用。

這子午道一路差不多有千多里路,一路蜿蜒崎嶇,大半以上的路程都在山中,所以這一路下來都沒有一個縣級以上的治所,人跡罕至,野獸不時出沒。

這般景色俞慎反倒是喜歡,一路下來看著秦嶺風光,心中甚是滿意。

偶然遇到些周邊村落在秦嶺裡討生活的獵人之類,皆是淳樸之人,拉著俞慎千萬交代此路難行,要小心云云,反倒是沒有遇到什麼剪徑的賊人。

俞慎一路遊覽風光,所以行走下來也比較緩慢,足足花了十多天方才穿過子午道,來到漢中平原。

這漢中平原位於秦嶺和巴山之間,乃是漢高祖劉邦起家之地,也是聯絡關中和蜀地的戰略要衝,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後世劉備入蜀後,也是得了漢中,才有資格想著攻伐關中,重新走一遍漢高祖走過的道路。

穿過子午道來到漢中,俞慎卻發現這漢中也不甚安定,竟然有數千漢軍在和一群打扮類似黃巾軍的人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