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聽到林意這話,突然想起來他是後勤人員,自然會考慮到伙食問題。

擺了擺手,“你放心吧,保證讓你們吃好喝好,我們邊防人可是很好客的,不誇張的說,犛牛肉能管飽。”

犛牛屬於高原地區的一種常見生物,平均海拔五千米都可以生存,甚至在海拔六千四百米的地方,都可以養活。

雖然這個物種源於青藏高原,但對於現代便利的交通而言,各高原地區都算是很常見。

包括邊防團都有養殖犛牛的,原因很簡單,這種生物可以在高原地區生存,你要是拉來普通牛羊在這養,很難養活養大,原因很多,隨便說一條就足夠,比如常年大風天氣,就不適合這些生物的生存。

大家也別覺得現在還有部隊養牛養羊的嗎?

林意可以很明確的說,別說邊防團這種大型部隊有地方養了,很多哨所即使沒地方,都會去養,你要是真看過新聞就知道,一個八人的哨所,每天趕著十來頭牛巡邏。

大家要清楚一點,他們不是牧民民兵,不存在放牧即守邊的事情,他們是正兒八經的解放軍邊防戰士。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平常他們補給不到肉食,就只能靠自己解決,總得因地制宜才行。

中國地形地貌這麼複雜,要是靠一套死規矩來確定所有事情,也太不切實際了。

林意還沒吃過犛牛肉,對此倒是極為感興趣,不過中校突然想起了什麼,“你可能還吃不上犛牛肉了,今天運送物資的車要啟動了,一週送一次物資,這次你趕不上,想過去得等下週了。”

林意身邊的戰友聽到,紛紛說:“下週就下週唄,又不是不上,總得讓林意吃好喝好才行。”

中校一時間犯了難,因為邊防人的確都很好客。

林意笑了笑,“早上晚上都是上,三個月都信心待得住,早上一週晚上一週又如何。”

“況且我接班的那位班長,在哨所待了兩年都沒回家,早點放他回去和家人團聚也好,這多少也算是為戰友做貢獻了。”

中校聽到後,點點頭,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小徐啊,今天給8班準備的物資,多放一條犛牛腿,別跟我說定量不定量的事,那裡加人了。”

“另外米麵清油也多準備一些,別在向上次一樣,暴風雪封路了五天,8班徒步了十公里去7班借了一斤清油才熬到送物資的時候。”

“人家可是從A旅來的年輕軍官,別讓他們覺得咱們虧待了他。”

事關外人對邊防團的看法,那個徐助理員頓時沒了聲音,況且的確是加了一個人,那自然物資的準備量也是要加的。

其實加不加都沒關係,說是一週送一次物資,但物資的量足夠吃半個月。

當然了,肉量的確只夠正常吃一週,而很多新鮮蔬菜,保質期也就一週左右。

所以如果遇到了暴風雪堵路,除了白菜,土豆,蘿蔔,包包菜,皮牙子(洋蔥)這種能一放一冬天的菜,會有大量儲存,其它新鮮蔬菜是肯定吃不上的。

餓是餓不著,但肯定嘴裡吃起來也沒滋味。

尤其是素菜,在沒肉的情況下,耗油量真是巨大。

大家千萬別拿自己的喜好來衡量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