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聽到薛鵬的話,搪塞了句,“現在不是糾結怎麼發現暴風雪的時候了,等捱過這段時間再說吧。”

隨後看向在貓耳洞裡躲避的幾人,“你們幾個湊緊點,相互依偎保持熱量,注意把電熱衣的電源關閉,等出來擋雪的時候,在把電熱衣給開啟。”

林意能感受到天氣帶來的惡意很足,而且很兇猛,這讓林意猜測,短時間內暴風雪可能不會停下。

看了看時間,現在是中午一點鐘左右,距離黃昏還有七個小時。

只要能捱過這七個小時,趁著黃昏天氣下風力等級會減弱的特點,一鼓作氣趕到下一個臨時休息點位,那就不會出大問題。

臨時休息點位,原來林意沒給大家說過,因為這個點位並不是正規的休息點位,團指揮部也是不知道的。

團指揮部只知道八班巡邏路線上,快到終點的那個冰川位置。

這屬於給團指揮部報備過的點位,如果出了問題,只要說出這個點位,團指揮部就能瞬間知道八班的具體位置座標。

其他地方,即使給團指揮部報備也沒用,那屬於沒法救援的地帶,沒有特殊標誌,在大雪天氣下,根本沒法分辨。

而且這些點位也極其不正規,說白了,就僅僅只是一個能躲風的地方罷了,並且空間很小,只能防備不時之需而已。

況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地方都是不允許休息的。

這倒不是因為不合規,而是在山上巡邏,靠的就是意志力,一旦走走停停,人的意志力就會被消耗殆盡,越休息越犯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除非是有特殊情況,比如一個人被蹭傷了,或者身體難受突然又高反了,得吸氧,才會在這些休息點位臨時修整,不然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在這個地方停下的。

此時薛鵬已經開始往外剷雪了,現在的暴風雪很大,大到半個小時不清理雪,洞口就會被完全掩埋,一旦洞口被埋,氧氣就成了最大的問題的,所以無論如何,也得保證氧氣通道的通暢。

此時林意突然想到一點,既然只需要保證氧氣通道的通暢,那我為啥不能發明一個臨時通氣口呢,這樣即使在遇到暴風雪後,只要掘坑完畢,那就不用在守洞口了,任憑大雪把自己埋住,自己只要把管子伸出去,保證氧氣能進來,這不就行了嗎。

況且只留一個氧氣通道,還可以極大的減少熱量散發,這樣大家不就能堅持的更久了嗎?

反正現在也沒事,林意開始思考起來氧氣通道的做法。

首先這個通氣口的直徑不能小,要保證一行七人的氧氣供應,口徑絕對不能低於十厘米。

但是太寬了也不行,太寬的話,風雪會往裡灌,如果灌太多的話,在坑裡面清理起來會相當不方便。

其次得能伸縮才行,不可能大家巡邏的時候,還時時刻刻的扛著一根兩米高的管子,這不現實。

最好是能隨時裝進一個常備的物品上,並且隨身攜帶還不礙事才行。

突然林意看到了下士身上背的地圖筒,這不就是一個絕佳的裝載通氣通道的物品嗎,林意看向下士:“你把地圖筒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