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也開始上了。

蘇何點頭又道:「其實也還好,專門讓人負責就好。不過,硝石的毒性確實是有,也是麻煩。所以,我已經在開始研製空調了。今年不一定能成,但年底肯定能拿出來。」

「空調?」

蘇何點頭:「是啊,空調。

其實空調早就已經發明瞭。

空調是在1902年發明的。

這一發明歸功於鷹醬工程師威利斯·開利,他發明了第一臺現代空調系統,用於調節空氣的溫度和溼度,解決了印刷廠因溼度變化導致的印刷問題。

空調的發明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製冷技術來冷卻空氣。

1880年,紐約麥迪遜廣場劇院透過管道將冷卻後的空氣送入劇場內,每晚使用4噸冰塊來降溫。

此外,威利斯·開利在1902年之前的研究中發現,人體的冷熱感覺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空氣中的溼度密切相關。

他發現同樣的溫度下,溼度低時會感到更涼爽。

空調的發明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初,空調主要用於工業和商業場所,如電影院和商場等公共場合。

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家用空調才開始研製並逐漸普及。

不過我國還沒有大量的引進,也沒有怎麼使用。」

秦慳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東西。

蘇何笑了笑,秦慳就問道:「這東西難不難?」

蘇何笑笑:「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一秒記住【。3。】,

無非就是一個壓縮式製冷迴圈,透過製冷劑(如氟利昂)的狀態變化來實現製冷或制熱。

空調主要由四大核心部件組成:壓縮機、冷凝器、節流裝置(如毛細管或膨脹閥)、蒸發器。

在製冷模式下,壓縮機將氣態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氣體,送入室外機的冷凝器中散熱,變成液態製冷劑。

隨後,液態製冷劑透過節流裝置降壓,進入室內機的蒸發器中吸熱汽化,從而降低室內溫度。

在制熱模式下,製冷劑的流向與製冷時相反,高溫高壓氣體直接進入室內機的蒸發器中放熱,提高室內溫度。」

蘇何的嘴裡一瞬間就說出來很多的原理,這些,齊先生等人都聽不懂。

而蘇何卻可以侃侃而談。

其實空調的幾個部件,都有它的用處。

壓縮機:將氣態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氣體。

冷凝器:高溫高壓氣體在室外機中散熱,變成液態製冷劑。

節流裝置:液態製冷劑透過節流裝置降壓,變成低溫低壓的液態製冷劑。

蒸發器:液態製冷劑在室內機的蒸發器中吸熱汽化,降低室內溫度。

空調的制熱原理則是透過四通閥改變製冷劑的流向,使高溫高壓氣體直接進入室內機的蒸發器中放熱,提高室內溫度。

此外,空調還具有除溼功能,透過製冷過程降低空氣中的溼度,達到除溼效果。空調的工作環境溫度範圍一般為5至43,但在極端低溫環境下可能會因結霜而影響效率。

蘇何說了很多,秦慳和齊先生都好像是聽天書一樣。

秦慳更是感慨道:「難怪,不過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和我們那個時候進步了許多了。你們現在學的,和我們的很不一樣了。」

其實是大不一樣。

蘇何的學識,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大學生可以概括的。

蘇何笑笑:「其實就是專業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