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傳秀道:“我之前忘記和你說了,既然你沒走,那就一起去吃席吧。”

既然是要去吃席,蘇何怎麼樣都要給個份子錢。

“媽,你手裡頭有紅封嗎?我給個份子錢。”

葉傳秀翻了個白眼:“你一個孩子,又沒有成家,咱們也沒有分家,你給個什麼份子錢?”

話雖然是這麼說的,沒有成年,又沒有成家,家裡也沒分家,確實是不需要給兩份份子錢。

不過蘇何這不是有出息了麼?

這樣去吃席,連個份子錢都不給,也容易讓村裡人說話。

葉傳秀雖然說著,還是去找了張紅紙出來,裁剪了一下,就給了蘇何。

這個時候,成品紅包還沒有出來,那種只要去商店裡,花個一塊多幾塊錢,就能買一打紅包的事情還沒有。

農村人給紅包,有點就是直接給錢了。

有人會在外面接了,然後把人和錢的數量給記錄下來。

這就是預備給後面還人情的。

蘇何想了想,拿了個五塊錢的,直接包在紅紙裡面。

他原本還想給十塊錢,但十塊錢太多了,相當於人家一個月的工資,不太妥當。

實際上,這個時候吃席,大部分就是幾毛錢。

關係再好一點,也就一塊錢。

像葉傳秀,因為辦了個鄉村託兒所,每個月都有幾十塊錢收入,她就給了一塊錢。

至於蘇兆華,他手裡頭也沒有那麼多錢。

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聽到他和葉傳秀的話,所以還在生悶氣,這會兒不知道是不是在家裡躲著。

蘇何也沒在意,葉傳秀總不會讓他餓著。

回頭煮個面,或者是吃幾塊點心,總不會餓著。

當蘇何給了五塊錢,可是把這辦酒席的家裡,都給驚喜了。

這也半個月工資了。

至於還人情,這還早呢,蘇何還讀書,最早也要等兩年後,等蘇何讀大學再說。

村裡人還不知道,蘇何下半年就要去燕京讀大學的事情。

蘇何還是第一次見這個時代的紅喜事,很多的規矩,比如新郎要揹著新娘在村裡轉一圈,在村裡中央的那個大榕樹下圍繞著大榕樹轉三圈。

還有一大堆的各種要求,都是當地的習俗。

比如新娘子進門,要家裡的晚輩去端洗臉水,讓新娘洗去塵埃,代表了新的生活。

比如,還有結婚的時候,還要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分別站在兩旁,舉著紅旗,在前面引路。

各種風俗很多,蘇何簡直咋舌,這結一次婚,差點半條小命都要搭進去吧?

吃完席,葉傳秀去廚房弄了點菜回去。

就算是賺了錢,這節儉的品質也沒落。

其實以南竹村的習俗,紅白喜事是要吃十頓的,就是從正餐的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

當然昨天晚上那一頓,是隻有廚師他們吃的。

但村裡人也可以從今天早上開始吃,一直吃三天九頓。

不過因為大家都不太富裕,所以這個習俗應該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