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開封之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於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中原大地上,一大群人跟著另外一大群人跑,然後快速加入那一大群人。
襄王的隊伍在快速壯大,從進入許昌後的三萬人,到現在已經擴充到五萬。
加入進來的,除了地痞流氓,還有無業遊民和佃租過重的佃農。
等等,不是說襄王沒有得人心的嗎?
怎麼老百姓都自願加入進來了?
一、截止崇禎六年,許多地方新政依然沒有完全落下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新政!
這足以證明在許多地級縣,鄉紳和官僚依然把控著輿論。
二、許多老百姓眼下面臨的不是喜迎新政的問題,而是吃上一口飽飯的問題。
吃飽肚子,是生物最基本的需求,僅此而已。
三、老百姓還是以前那些老百姓,他們還沒有被點燃,就還沒有被喚醒。
許多人在翻史書的時候,認為兔子團結了老百姓,得到了天下。
便認為團結老百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要振臂一呼就可以了,光頭居然連這一點都不知道,活該丟了江山。
但史書上那些往往總結出來的精華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社會學問題。
僅僅團結當時一盤散沙的老百姓這件事,絕對比登天還難!
如果能把這件事做好,簡直是無敵。
老百姓的訴求是什麼?
就像此時跟著襄王的這批人,他們的訴求很簡單,給我飯吃,我跟你!
如果明天襄王不給他們飯吃了,他們就會去別處找飯吃。
甚至韃清入關,能給他們飯吃,他們也願意加入韃清。
人,首先是動物,其次才是人。
歷史上的朱由檢在徵三餉的時候:向民間加稅吧,就當是找老百姓借,以後還。
光頭:我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此時還要更重要的事,先讓老百姓忍忍吧。
兔子: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第一位的!
所以啊,得民心是振臂高呼嗎?
得民心是又當爹又當媽,得管飯,並且一直管飯,且讓每一頓飯越來越多,如果再出現肉就更好。
此時的襄王,管了飯,但他只能管一時的飯。
規模越來越大的部隊,也讓襄王越來越膨脹。
他認為自己真的已經得到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