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叛軍把進城的糧道全部堵死了。

只要叛軍圍城一段時間,城內就會方寸大亂,這是最大的問題。

現在官員們急得團團轉,大家商量了一下午,商量到晚上,最後只商量了一個結果:等待朝廷兵馬吧。

而襄王呢?

在大營中胡吃海喝完後,呼呼大睡起來。

他在睡夢中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攻破了開封,天下四方豪傑都來投奔他,他作用百萬大軍,一路出兵東南,取南京,一路南下湖廣,克武昌,快速佔據大明半壁江山,隨即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紫禁城內的皇帝老兒屁顛屁顛出城歸降。

正當他好夢的時候,隱約聽見喧雜聲,迷迷糊糊醒來,聒噪聲傳入耳朵裡,越來越大。

夏天的晚上,群星如塵,天空是深藍色的,延伸到無窮遠的平原盡頭。

微風中帶著泥土和樹葉的味道,四野傳來一片蛙叫和蟲鳴。

在樹林間,還能隱約看到幾個人剛剛偷刨了地裡的紅薯,躲起來吃。

他們一邊吃,一邊看著不遠處那些聚集起來的新軍。

此時是七月二十日凌晨三點,火把將方圓數里照亮,攬月軍的火炮兵率先將數十門火炮架好。

這個地方離開封城只有五里,而裡城外那些叛軍,也只有四里的距離。

火炮兵把火炮架起來後,軍官開始根據偵察兵提供的情報,指揮炮兵調整方向。

新軍的火炮手,全部都是學過數學的。

打炮這個事,還必須得學數學,數學不好的,都是盲打,盲打就太浪費了。

一個個火炮手動作嫻熟地調整著,他們用力轉動,神色在火光的映照下,如同刀削斧劈一樣剛毅,手臂上暴出一根根青筋。

那些重達千斤的紅夷大炮開始擺動起來,發出沉悶的聲音。

紅夷大炮最初在明軍中主要是守城,當年寧遠之戰,寧遠的明軍就是用火炮逼退了建奴。

在新軍改制中,皇帝提出了野戰炮的概念。

就是在野外打炮。

呃,就是在野戰中使用火炮。

紅夷大炮是實心炮,野戰中的火炮並不是規模化消滅敵人,而是震懾敵人,起到打亂敵軍軍陣的作用。

一般配合騎兵衝鋒和步兵的掩殺。

例如騎兵在衝鋒的時候,敵軍也衝過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火炮密集型轟擊敵軍,擾亂敵軍的衝鋒陣型。

一旦敵軍的衝鋒陣型被打亂,自己的騎兵隊伍就能快速消滅敵軍。

“報!火炮口徑方向調整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