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大明朝坑爹的商稅(第2/3頁)
章節報錯
發展哪裡的經濟還真不是朝廷說的算,是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南京坐擁長江,有秦淮河流入,河運發達。
最最重要的是,整個南直隸、浙江省,河流遍佈,大多數可以通入長江,這就給商業提供了沃土。
南京不發達都難。
而且,從宋朝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就開始南移,形成了太湖和常州商業圈,手工業和糧食產量都非常可觀。
為南京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供給,這才是南京發達的根本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
南京發達歸發達,可它的發達,似乎和朝廷關係不大。
商業稅少的可憐,與它的地位實在不相符。
大明朝的朝堂,並沒有好好利用東南這塊寶地。
經濟基礎變了,上層建築沒有相應的改變,朝廷和東南嚴重脫節。
望著前方的南京城,崇禎笑道:“敬文,走,我帶你去見識見識南京城。”
南京城的路上,商賈如雲,絡繹不絕,比北京的還要壯觀。
駱養性帶著大部隊先行入了城,崇禎則帶著幾十個護衛,慢悠悠,一邊欣賞著秋光,一邊向南京城走去。
走到主道的時候,商人明顯更多,速度也慢下來。
前面已經靠近南京的上新河關卡,是大明朝收商稅的地方之一。
大明朝在郭縣、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滸墅、九江、金沙州、臨清、北新諸沿運河和沿江要地,設徵稅關卡。
商船路過這裡,一律得交稅,也就是過稅。
大明朝的商稅大致可以分兩類:住稅和過稅。
其中過稅又分了官店錢、塌房稅、肆攤市門鈔、落地稅、牙稅、契稅、酒醋稅、屠沽稅等等。
過稅包括鈔關稅、抽分稅、門稅、淮安四稅等等。
當然,關稅除了河運設定關卡,在陸路也有設定。
只不過,由於生產力的限制,交通裝置不發達,明代大多數的大宗商品走河運,所以河運的關稅肯定是大頭。
大明朝的商稅肯定是有的,也絕對不是後世網上有些人說的不收商稅等等,更加和魏公公沒半毛錢的關係。
就說眼前張晨看到的,就是在收關稅。
商人們大車小車,在關卡接受檢驗。
王敬文突然說道:“張公子,你看,那個人是不是周公子?”
崇禎定眼看去,好傢伙,還真是之前在徐州遇到的周公子,還有他的頭號狗腿子跟班李秉如。
崇禎算了一下時間,他是徐州一路南下,在淮安停留了幾天,再急速趕往南京,而周公子應該是一路南下。
崇禎的速度比對方快,在這裡相遇倒也是合理。
崇禎立刻看到有幾個商賈走到公子旁邊。
其中一個商人大量了周公子兩眼,說道:“這位公子,可是官人?”
一邊的李秉如說道:“自然是了,你有何事?”
“哦,小人這裡有一批貨,要過前面的關卡,想借公子過個關,這裡有一點薄銀,還請公子笑納。”
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銀子來,足足二兩銀子。
李秉如看來一眼周公子,周公子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