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北京格物院的成果(第1/3頁)
章節報錯
西北不是有個鄭崇儉麼?
三邊總督的任命函發過去,讓他來穩局面。
那傢伙能算得上明末會打仗的文官了吧。
大同鎮被蒙古人像紙一樣撕開,而鄭崇儉巡撫的寧夏鎮,多次打敗河西走廊上的蒙古人。
在正統歷史上,他還把張獻忠摁在地上來回摩擦了好幾遍。
也是一生沒有敗績的人,奈何被歷史上的朱由檢給砍了,然後棄市,那叫一個慘。
國朝正是用人之際,怎麼能錯過了這個人呢?
鄭崇儉任三邊總督還不夠,崇禎又給他撥了一筆款,100萬兩,派一個軍督府的官員過去,協助他來犒勞各鎮總兵、參將。
能穩定人心的,不是老闆的雞湯,而是發到手裡的錢。
當然,這100萬兩,中上層軍官瓜分了也就瓜分了,本身就是為了穩定西北,避免宣府的整治影響到了西北。
花點錢先穩一穩,價效比再高不過了。
畢竟整頓軍政,也得一個個來。
凡事也不能過於心急,不可能一口氣把所有事都做了。
今年上半年解決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漠南蒙古,這是對建奴的牽制戰略部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威懾住了漠南蒙古,宣府和大同的軍政才能大刀闊斧的改制,否則蒙古人可不老實。
以目前的局勢來看,一切都在張晨的計劃之內,一切也都還在可控範圍內。
老實說,國內親王的造反是真的不值一提,那些親王過慣了奢侈的生活,他們哪裡知道打仗怎麼打?
真正頭大的,還是新農政的全面實施,這牽扯到基層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問題。
也是這個時代,生產資料的分配問題,更是大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民生問題不能解決,歪脖子樹時時刻刻都在煤山等著他。
這一次這麼多親王跳出來,也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這些地方上的土地毒瘤拔掉,為新農政的徹底貫徹鋪路。
崇禎這幾天睡得都很好,畢竟事情在一件一件的解決,他的戰略計劃也在一步步往前推進。
為了以後有充足的精力對抗各種巨大的壓力,他還專門給自己弄了一個健身的地方。
每天晚上2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
又讓工部按照他的要求,搞了兩個各自重15斤的啞鈴,每晚200個啞鈴。
凡事不在多,不在急,貴在堅持。
每晚結束後,洗浴睡覺,第二日便精神抖擻,處理政務起來大腦也會非常清醒。
六月十三日一大早,崇禎就悄悄跑到了國立北京大學。
格物院在北京大學內部,一座獨立的樓棟。
周圍日夜都有士兵把守,並且這些士兵是從錦衣衛裡挑選出來的。
格物院的人有自己的身份標識,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準進入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