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雲說的天下人都會反對,這裡的天下人指的是天下官紳。

在後代歷史學者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裡有總結過一句王朝週期律:王朝迴圈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管理的迴圈,而造成經濟迴圈的姻緣,則是帝國開支超過稅收。

以中國古代王朝為例,典型的農業社會。

稅收其實比較簡單:農稅、人頭稅。

那麼問題來了,大明朝後期的人口暴漲,為何就收不上來稅了?

原因很簡單:土地政策出了問題。

實際上,無論是新農政,還是殺親王,都是在圍繞著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了是不是歷史週期就破了?

也不是。

只能說延長壽命。

土地是農業社會的成產資料,它是一種生產資料而已。

等進入工業時代,如果工業時代的生產資料也被大利益集團把控,一樣會有帝國稅收和開支出現不平衡的局面。

週期一樣會出現。

只能說,一旦進入到改制,就不可能停下來了,新的制度,遲早有一天會變成舊的制度。

那是後話,眼下聖駕抵達歸化城。

歸化城外旌旗飄揚,鎧甲鮮明。

俄木布率領土默特部人在五十里之外恭迎聖駕。

他用生疏的漢語說道:“小臣恭迎大明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周圍土默特部人也跪下,用蒙古語說著對崇禎的敬語。

崇禎翻身下馬,走到俄木布的面前,一把將他攙扶起來:“起來吧。”

俄木布立刻受寵若驚一般:“陛下……”

崇禎拍了拍他的肩膀:“順義王,你是好樣的,你拯救了很多人。”

一邊的翻譯將皇帝的話,翻譯成蒙古語。

這是故意讓所有人都聽到。

並且,崇禎親自將俄木布扶起來,也是給所有人看。

這叫政治作秀,曹操和劉備在這方面都是高手。

這是要給整個漠南蒙古各部看。

你們看,敢對大明動手的,就在歸化城外鑄京觀,有多少殺多少!

願意歸降大明的,朕是非常信任,也會禮待的。

當然,歸降是有前提的,得按照皇帝提的要求來。

不是誰都有資格歸降的。

俄木布說道:“都是陛下聖明仁德,陛下的心胸比天空還要寬廣,微臣對陛下的敬仰,如同濤濤黃河之水,延綿不絕。”

“既然朕接受了你的請求,以後土默特部的每一個人,都是朕的子民,朕對待子民,都是一視同仁,並且,朕還會加大大同與歸化城的互市,全力支援你!”

這種場面話,說得大家心裡都開心,以後對大家都有好處。

唯獨對皇太極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