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拖下去剮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同全撿了一條命,心頭一緩,整個人癱軟在地上。
劉同全為什麼不殺?
坦白從寬的邏輯,為了加快案子的審訊。
現在大明的司法機關,都在按照崇禎制定的這個邏輯來。
說道理,審問犯人的目的不是殺犯人或者折磨犯人,而是審問出背後的東西。
加快審訊的速度,就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意味著可以快速逮捕更多犯罪的人,避免有些人捲鋪蓋逃跑。
既然是這麼一個邏輯,皇帝本人肯定要遵守,為大家立一個典範在這裡。
再說了,哪些官員參與貪汙了,劉同全肯定也知道,接下來的名單,更細的問題,崇禎也懶得問了,交給錦衣衛去辦。
不過話說回來了,大同鎮貪汙成這樣,錦衣衛就沒有察覺?
首先,錦衣衛是人,不是上了發條莫得感情的機器。
人在辦事的時候,就會權衡,尤其是體制內的官員。
查出貪官這種事,本身需要魄力,需要司法部門的一把手能夠扛事情,干預得罪利益集團。
並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妥協!
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正常人每天讓他按時六點鐘起來跑一個小時步都做不到,更別說站在全天下的貪官對立面,決不妥協。
不妥協的直觀意思就是,我一批人過去查,這批人可能查不出來東西,但是我又派一批,不斷派。
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各方面的阻力,例如李自成來辦這件事,只要他派第二批人下去,就會有無數人開始攻擊他,說已經查過了為何還要查,這是對地方官的極度不信任。
再說了,農業社會的交通設施落後,資訊傳遞困難。
古代只有官員才能騎馬,有錢人就算有錢也只能騎驢或者騾子。
資訊一傳遞困難,地方上的貪汙隱瞞就更嚴重。
這也是生產力決定的。
所以古代皇權不下鄉,中央沒法立刻動員基層老百姓,也是生產力決定的。
就不要天真的以為有個錦衣衛就能掌握天下所有事了。
要是如此簡單,為何貪官等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發達之後,才慢慢得到嚴控?
為何?
因為資訊科技革命,讓資訊傳播變得非常快,且可以在許多地方留下證據,舉報變得更加方便,上面的反饋速度也更快。
這些,在農業時代都是沒有的。
話又說回來了,貪官在古代如此難懲罰,那怎麼辦?
接下來難道不懲罰了嗎?
要懲罰。
懲罰是手段,是抓到後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如何制衡,如何降低,或者說,你拿點錢,只要事情辦得好,朕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你貪得無厭,還把事情辦砸了。
那對不起,不殺你,留著過年?
所以,權力的使用,國家的治理,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善惡對錯的問題。
第二天,卜失兔帶著逃離出來的親衛軍,在大同鎮狂奔。
“臺吉,我們已經擺脫明軍的追殺!”
“快!快朝大同右衛退出長城,回去!”卜失兔驚魂未定。
此時,剛剛抵達大同右衛的曹文詔是有些鬱悶的,盧象升可以正面殺敵,他就只能在大同右衛做防守,這軍功都被盧象升那小子給搶走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