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黨派分化(第2/3頁)
章節報錯
第二、要讓林丹汗行動起來,其實不需要崇禎多說,只需要給他錢和支援就可以。
為什麼?
這是林丹汗這個人的性格決定的。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林丹汗是什麼性格?
四個字形容:志大才疏。
也就是志向遠大,但是才能非常有限。
往往這種人,對自己極度的自信。
這種自信恰好就來源於對世界的無知。
林丹汗是蒙古名義上的共主,黃金家族的直屬後裔。
他自登基以來,就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攘外必先安內,統一蒙古。
但他和崇禎一樣,原本漠南蒙古各部還尊重他,但是在他一頓努力下,就離心離德,被皇太極有機可乘了。
從天啟七年就開始西遷,然後一路攻打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內喀爾喀部、鄂爾多斯部。
為什麼攻打這些部族?
因為他們不聽話。
結果就是越打,蒙古內部消耗越打,皇太極越能撿現成的便宜。
到去年,就遷到了草原西部,靠近青海的地方。
而今年一整年,蒙古各部都有西征討伐林丹汗的聲音,這種聲音其實主要還是皇太極慫恿的。
因為林丹汗到目前為止,在名義上,都還是蒙古共主。
在皇太極對蒙古的戰略中,林丹汗是必須死的。
只有林丹汗死了,皇太極才能全面融合蒙古,增強自己的實力。
所以,林丹汗其實現在在青海,也是身不由己。
而他做夢,都想東進,挨個挨個吊打漠南蒙古那些部族,重現蒙古昔日之輝煌。
那麼,現在給他錢了,還給他糧食的支援。
其實不需要崇禎跟他說什麼,他性格里那種老子就是蒙古共主的認知,就會驅使他東進。
可別小看林丹汗,這傢伙雖然是個憨憨,但軍事實力並不弱。
崇禎元年,林丹汗將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和內喀爾喀部都吊打了一遍。
還在歸化城引發了大戰。
軍事實力,他肯定是有的。
所以啊,崇禎並不擔心,只要錢給到位了,該浪的人,絕對不會閒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