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瑞王坐實謀反啊(第1/3頁)
章節報錯
政治表態的時候,原則是沒有卵用的。
你就說你辦不辦吧。
你不辦,現在就辦了你。
你辦,以後你就辦。
李巖幾乎沒有猶豫,他說道:“臣也會像曹文詔老將軍那樣。”
沉默片刻,崇禎才說道:“你明天去禮部報道,禮部左侍郎。”
“那反貪總府衙門的事呢?”
“朕另外安排人。”
“是!”
政治嘛,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第二天,李巖真的去禮部去報道了。
禮部左侍郎頭銜,統管全國大學教育,相當於教育部副部長的職位啊。
這工作,比反貪總府衙門的事情還累。
教育無小事,和讀書人扯的事情,搞不好就是深坑。
但沒辦法,皇帝讓他扛下去,他就必須得扛下來。
辦好了,那自然是扶搖直上九萬里。
當天,李巖便在禮部整理出一套細則出來,下午的時候,呈現給皇帝了。
李巖的方案如下:
一、從北京大學挑選優秀的學生,到各個大學做教課的老師。
二、他自己從吏部歷年的官員考核名冊中選一批官員,到地方上主持學校建設。
三、地方上成立專門的教育局,統管學校教育。
當然,具體寫的比這要細很多。
崇禎看完,又在上面加了一些。
例如可以設定小學,小學裡教寫字,教傳統的一些知識,例如三字經一類的。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小學讀完是中學,小學三年,中學三年。
小學八歲入學,讀完14歲,14歲可以參加高考。
為什麼是14歲?
第一、這個時代的高考和21世紀的不同,這個時代的高考內容相對簡單很多。
第二、古人壽命沒有21世紀的長,一般十五六歲就有結婚的,總不能中學就結婚吧?
大學可以讀長一點,四年,讀完十八歲,出來做村官,或者進國企,這個年齡對古人來說還是很合適的。
李巖一看完,好傢伙,我只規劃了大學的,皇帝一下子就扔來了小學和中學,這教材編寫恐怕是個巨量工程了。
李巖看完後,匆匆忙忙就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