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晨的200萬兩銀子餵狗了?

不不不,不能這麼說。

張晨從來沒有指望過林丹汗真的能幹掉建奴。

他把林丹汗搞回來,其實就是在拖延時間而已。

林丹汗至少還能再拖延一年多的時間。

現在喀喇沁部在經歷了內亂,一定不是林丹汗的對手。

但元上都打防守戰,林丹汗一時半會兒肯定也攻不下。

他可能過一段時間會去打歸化城,也未必能攻下來。

他的局面大致上是在漠南到處亂竄。

或者說也會老實一點,猥瑣發育一下,形成一股獨立的勢力。

當然,跑來繼續敲詐大明這個可能也是存在的。

但至少,有他在,皇太極不可能那麼快收復漠南。

只要皇太極兩年內不能收復漠南,崇禎就有機會搞定漠南。

漠南如果一旦被崇禎搞定,那西邊的戰略直接就把皇太極壓縮在遼東了。

再加上關寧軍步步為營,袁可立的東江鎮在登州和皮島做據點。

多線戰略部署就形成閉環了。

當然,這是理想的局面。

崇禎還是回了一下袁崇煥,回的比較簡單:你修你的城,不要管太多,沒錢了就找朕要。

這就是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

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取勝,並不是靠簡單的一兩場戰爭。

我們看到的薩爾滸之戰、廣寧之戰的戰敗,其實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更重要的是組織能力、動員體系、後勤體系的崩壞。

薩爾滸、廣寧戰敗,只是結果,原因是背後的朝廷出了問題。

想要擊敗皇太極率領的金國,就必須從大明朝內部開始著手,強化綜合實力,而不是想著投機取巧,用計謀去擊敗對方。

計謀終究是小道,可以做輔助,不能寄託以眾望。

給袁崇煥回完信後,崇禎又讓樞密院給九邊各鎮下發了戰爭預警。

到了十月底的時候,測試了兩個月的村長制度,也有初步的反饋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