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介紹了,逼人徐文爵,魏國公之子。”

“原來是小公爺,失敬失敬。”駱養性打了個哈哈,“小公爺是來找李樞府的麼,他好像在裡面,我還是要事在身,就不打擾了。”

說著,駱養性帶著人就要走。

但去路被人封死了。

“小公爺這是何意?”

“我今日就是來找駱大人的。”

“你找本官作甚?”

“請駱大人去喝茶。”

“若是本官不去呢?”

“由不得駱大人了!”

“你知不知道本官是錦衣衛指揮使,加封左都督銜,皇帝陛下御賜。”

“我這樣做也是為了駱大人好。”

駱養性面色鐵青,他不再說話。

兵部尚書呂維琪上了自己的馬車,他一路朝吏部尚書鄭三俊府中行去。

鄭三俊準備睡覺了,聽說呂維琪求見,猶豫了一下,才穿好衣服。

“鄭部堂。”

“呂大人深夜到訪,有何要事?”

“鄭部堂收到魏國公的請帖了麼?”

“收到了。”

“打算去麼?”

鄭三俊嘆了口氣,說道:“我老了,大晚上的,要睡覺。”

“時局動盪,公田案牽扯甚廣。”

“牽扯再廣,也不能亂動!”

“聽說張溥在南京。”

“他在南京如何?”

呂維琪又道:“魏國公邀請了他。”

復社門下可是有三千多當世仕子的。

這些人都是讀書人,有的人已經在地方上擔任要員。

他們遍佈東南各省,掌握了強大的輿論權。

呂維琪知道,鄭三俊打算在這件事中保持中立了。

鄭三俊在南直隸的威望絕對足夠,南直隸的官員任命,都要經過他這一道。

而北京城那邊,周延儒、王永光等人,都在全力推動新政,對權力的重新構造,勢在必行。

鄭三俊和王永光、周延儒等人的矛盾爆發是遲早的事。

而南京的兵部、勳貴和樞密院的矛盾,雖然沒有爆發,但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接下來雙方絕不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