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恩威並施(第1/3頁)
章節報錯
時間推移到八月中旬,當袁崇煥帶著關寧精銳一路追殺,直到皇太極在北邊渡過了大淩河之後,袁崇煥才停下來。
實際上,從整體戰局來看,大淩河之戰,關寧軍的戰果有限。
擊潰了3000人蒙古軍和一支3000人的建奴軍,但是皇太極跑了。
跑得無影無蹤。
和天雄軍的軍功比起來,就差了一大截了。
不過,要賞!
而且要重重的賞!
為什麼?
因為要提軍威啊!
明軍這麼多年都一直被壓著打,這一次兩支軍隊都立了功,而且皇太極逃了,義州被收復了。
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建立軍隊的信心。
但是有一個問題也必須要處理,就是吳襄的問題。
八月十四日,吳襄見到袁崇煥。
他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美化了一遍,袁崇煥對吳襄沒有任何處置。
這也是有原因的。
一、袁崇煥並不知道吳襄動過謀反的心思。
雖然吳襄兵敗,但站在袁崇煥的角度,他並不想立刻懲罰吳襄,因為遼東缺人。
遼東的軍政好不容易在這幾年慢慢好轉過來,局面勉強算是穩定,如果現在動了吳襄,錦州總兵誰來做?
誰能管制住吳襄手下那群兵?
這是袁崇煥這個位置該考慮的問題。
一旦他的轄區軍政亂了,就會影響他五年平遼的計劃。
所以,他沒有處置吳襄。
二、袁崇煥也不知道吳襄是臨陣脫逃。
張春和黑雲龍都不知所蹤,他們的部隊都被打散了。
如果是盡力了,正常的兵敗,罪名就會輕很多。
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很少人能保證自己一生沒有任何失敗。
如果一旦戰敗,就重罰,這種缺乏人情的管理,很容易造成人心不穩。
但如果是吳襄這種臨陣脫逃,或者統帥犯了低階錯誤,那就是重罪。
而袁崇煥和祖大壽到目前為止都不知道吳襄是臨陣脫逃。
就在八月十四日這一天的下午,一則訊息傳到了大淩河城。
什麼訊息?
盧象升進了錦州城,將吳襄的兒子吳三鳳給綁了。
這個訊息一傳到大淩河城,立刻引起了一場風暴。
本身京衛軍與關寧軍的關係就極度敏感,在這個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事,關寧軍的軍官們一聽說,立刻就炸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