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處了?”

“兩路!”皇太極頓時一驚,沒有時間猶豫了,皇太極立刻開始整頓兵馬。

現在怎麼辦?

當然是增加快速增加一道防線,然後讓大部隊撤。

要知道,皇太極有三萬人。

三萬人!

皇太極不會意念控制,不可能他意念一動,三萬人立刻轉退為守。

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起戰鼓,然後幾路傳令兵快速傳令各路首領擺好陣型迎戰。

但皇太極不打算這麼做了。

因為現在局勢對他來說,極其不利。

首先是德格類戰敗,導致一路大軍潰敗,訊息已經在軍中開始流傳,軍心有動搖。

其次是一旦大戰起來,他可能面臨兩支精銳明軍,一支是袁崇煥的,另一支是擊敗德格類的那一支。

在軍心動搖的基礎上,又缺糧食,面臨兩支明軍,不是明智之舉。

皇太極腦子飛快轉動。

即便擊退了這支明軍,現在也無法拿下大淩河城,還消耗了自己。

糧道被切斷,德格類戰敗,已經註定戰略上的失敗了。

即便有一兩次戰術上的勝利,也無法彌補戰略上的巨大缺口。

建奴本來人口就稀少,皇太極可消耗不起啊!

所以,皇太極並沒有下達全軍迎戰的軍令,而是設定第二道防線。

而且用一部分人做防守,動員更快,這也符合此時明軍突襲而來的應對策略。

第二道防線是讓科爾沁的奧巴臺吉領3000蒙古精銳做好防守準備。

剩餘的24000人,正在按照原計劃撤退。

而明軍這邊呢?

一路是由王承胤率領的3000步兵,從正面去對付舒穆祿·揚古利,也就是建奴正面的防線。

一路是祖大壽親自率領的3000鐵騎,目標是側面攻擊建奴的大營。

只見關寧軍的步兵列陣朝前面建奴的正面快速挺進。

他們雖然是步兵,但速度非常快。

探子快速回報舒穆祿·揚古利:“報!約三千明軍正在快速朝我軍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