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類有2萬人馬。

皆是八旗精銳。

大約十天前,這兩萬人馬將吳襄的數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

可以說,士氣正盛!

為什麼盧象升要直接和這2萬人馬正面硬剛?

因為性格決定命運。

如果換做洪承疇或者孫傳庭,必然會先堵住皇太極的糧草,使皇太極和德格類大軍缺糧,而士氣低落,再做進攻,可事半功倍。

但是,盧象升的性格不以為然,他屬於人狠話不多型別的。

事實上,戰場上,並非哪一種戰術就一定對。

只能說,因人而異。

不同的軍隊,適合打不同的戰術。

例如,一定要說先堵住糧草,再進攻。

萬一德格類大軍北上,圍住義州城呢?

一旦德格類大軍圍住義州城,就幾乎阻斷了盧象升干預建奴運糧的道路,皇太極的糧食就可以大搖大擺從廣寧渡河而來。

相反,一旦在這裡幹掉了德格類的建奴大軍,再加上義州被佔,皇太極孤軍深處敵人包圍,局面豈不是更好?

總之,對於盧象升來說,幹就完了。

上午的時候,天雄軍已經在平原上鋪開。

中間的前鋒是重步兵,一共4000人。

每一個人都貼著鐵甲,負重足有六十幾斤。

他們列出40個方陣,每一個方陣整齊排列,每一個排都有一個排長,每一個方陣都有一個連長,每五個方陣,就有一個團長。

他們手持鋼鐵鑄造的長槍,已經盾牌,腰間還有斬馬刀,是專門對付建奴騎兵的。

從高空俯瞰下去,40個鋼鐵方陣,列隊整齊,正邁出驚人一致的腳步。

地面在顫抖,在下沉。

左右兩翼則是騎兵,而且是重騎兵,左翼5000,右翼5000。

京衛軍的重騎兵和關寧軍、八旗重騎兵不同。

京衛軍的這一支重騎兵和歷史上的鐵浮屠更像。

他們全身披著戰甲,手中拿著鐵槍。

腰間也有修長的斬馬刀。

每一柄斬馬刀長足足兩米,一旦形成衝鋒的場面,神擋殺神!

又分出左右兩路來,分別是3000輕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