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有幾個大臣入宮。

第一個就是吏部尚書王永光,他必須在明天天亮之前將空額的官員的官籍處理好,並且要在來年的正月將空額的官員全部補充進來。

這實在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不過迫於皇帝的壓力,吏部不得不在今晚連夜加班加點。

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張晨就絕對是一個可惡的老闆。

第二個大臣當然就是首輔周延儒。

但沒有人知道皇帝和周延儒說了什麼,有太監看見周閣老從乾清宮出來後,走了很長一段路,才不停嘆氣。

周延儒之後,就是孫承宗、李邦華、兵部尚書王洽、兵部左侍郎魏中雲和兵部右侍郎郭鞏,以及英國公張維賢和都御史曹於汴。

這是一次重要的談話,乾清宮外的小太監都能聽到皇帝暴怒的聲音。

所有人跪在地上,把頭埋在長袖之間,瑟瑟發抖,連呼吸都不敢加重。

隨後,小太監們就聽到一個人求饒的聲音。

再之後,就看見兵部右侍郎郭鞏被大漢將軍拖出了乾清宮。

彷彿過了很久,這場談話才結束。

但實際上,這場談話的真實事件也就才一刻鐘。

兵部尚書王洽和兵部左侍郎魏中雲被罵得狗血淋頭。

罵完這兩位兵部大佬之後,隨即又將曹於汴臭罵了一頓。

所有人都懷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了。

當他們踏出乾清宮的那一瞬間,大明朝堂的權力重心已經在慢慢發生偏移。

兵部貪汙軍糧和軍餉的醜聞被揭發,一位兵部侍郎下獄,三法司會審。

這必將是震驚朝野的一件事,也必將對兵部的威信產生根本上的動搖。

趁著這個機會,皇帝出了兩招。

一、原所有京營,全部併入新軍,即京衛軍,京衛軍軍政歸屬樞密院。

二、軍督府有監察軍政院,且有監察兵部之責任和權力。

第一點實際上是進一步削減了勳貴的影響,擴大的樞密院的影響力。

第二點則是將兵部納入了新軍政的監察範圍。

以前兵部是受都察院監察,受六科中的兵科監督,但實際上六科已經崩壞了,而都察院的監察權力過多。

權力過多,就會導致責任太重,出問題的時候,風險太大。

例如,現在普通官員都是都察院在監督,軍政方面的官員也是都察院在監督。

一旦軍政出了問題? 皇帝找曹於汴? 說他監察不力。

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