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色稜轉身就走,然後對其他人說道:“清點糧食,漏了勞資宰了你們!”

劉策旁邊的手下叫李平,李平有些惱怒道:“劉大人,這些蒙古人根本沒有將我們放在眼裡。”

“打了敗仗,肯定沒辦法像以前那樣了,要不然天子也不會派咱們出來。”劉策調整了一下情緒,“記住,不要再暴露你剛才的情緒,咱們現在就要去上都城了,外交有外交的方法,咱們的目標是買通萬丹偉徵,而不是去跟他們鬥狠耍嘴皮子。”

“是,下官知道了!”

“走吧。”

夕陽沉入地平線,劉策終於到了上都城。

這是塞外草原的一座大城,在忽必烈時代是元朝的都城之一,另外一個都城是大都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

後來兀良哈人遷到這裡來,佔領了這裡。

城門緩緩開啟,一車車糧食被運進去。

沒有人出來迎接,李平正要憤怒,被劉策攔住了。

從法理來說,束不的身為朵顏衛的指揮使,還是屬於大明朝的臣子。

現在大明天子的使者來了,卻連一個出來迎接的人都沒有,這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但是劉策現在也沒有辦法。

崇禎也知道劉策此去必然會遇到冷遇。

因為弱國無外交。

大明朝看似強大的外表,裡面已經千瘡百孔,己巳之變讓蒙古人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也不必太尊重這個只是曾經強大的中原王朝了。

但是這一趟肯定要走,咬著牙也要走。

就像當年的李世民,渭水之盟後,一樣派人去草原上搞分化。

政治要的是理性。

劉策進了城,有個叫乎魯的年輕人來接待了他,這個年輕人的態度有些冷淡,將他帶到住的地方。

劉策從身上拿出來30兩(約2萬元)銀子,塞到乎魯的手上,對方假裝拒絕了兩次才收下。

收下之後態度完全不一樣了,立刻變得熱情起來。

“請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束不的臺吉?”

乎魯道:“束不的臺吉正在見金國使者,恐怕要幾天之後。”

劉策微微一怔,建奴竟然也派使者來了。

看來皇帝說的沒錯,建奴是要鐵了心徹底拉攏蒙古各部了。

“這幾天可否帶我們在城內隨意轉一轉,我們對蒙古的美食和美酒還是很喜歡的。”

說著,劉策又拿出50兩(約32500元),塞給乎魯。

乎魯道:“沒有問題,你們先好好休息,晚上我來找你們,我們晚上會有篝火晚會。”

“有勞了。”

等乎魯走之後,劉策連忙拿出筆和紙,寫道:“我們先和這個乎魯建立關係,從他那裡打聽如何見到萬丹偉徵。”

李平點了點頭。

劉策隨即將紙燒掉了。

萬丹偉徵是束不的的弟弟,劉策嘆了口氣,但願真的如皇帝所說,喀喇沁內部對建奴是有分歧的。

一旦成功分化喀喇沁內部,至少會拖延皇太極征服喀喇沁的速度。

喀喇沁在宣府外,在土默特部、鄂爾多斯部的東部,皇太極想要西進征服蒙古,就必須先拿下喀喇沁部。

一旦被拖延下來,西邊的林丹汗就有時間做準備了。

草原的格局一旦發生變化,大明、蒙古和建奴,三方的勢力就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