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打了雞血的東林黨(第2/3頁)
章節報錯
當時有一句諺語:湖廣熟天下足!
還沒完,又把四川的鹽引、茶稅等等都給了福王。
據說營建洛陽的福王府,就用了800萬兩(約52億元),民間傳說比紫禁城還奢華。
河南相當一部分老百姓都淪為了福王的農奴。
朝廷每年還要給親王發俸祿,親王是每人一萬石,還要賜絲綢布匹。
給了福王這麼多,一群喜歡抬槓的大臣,就更不樂意了。
幾乎在大半個萬曆朝,大臣們都因為國本之爭,與皇帝、鄭貴妃和福王鬧得相當不愉快。
而現在呢?
某一些證據正指向福王有造反的嫌疑,東林黨抓住了這個證據,自然一個個興奮得像打了雞血一樣。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自然也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讖言這東西在古代本身就是極其敏感的東西。
人家陳勝最多也就在魚肚子裡找出了張紙條,可福王倒好,魚肚子有紙條,蟾蜍開口說,連地裡挖出來的石碑都寫著福王您為了天下蒼生還是早點當皇帝吧,求求您咧!
這看起來似乎荒誕的事,卻非常有殺傷力。
第一封彈劾福王造反的奏疏擺在崇禎桌案上來的時候,崇禎看完微微一怔,立刻知道了這是溫體仁去洛陽“辛苦勞動”的成果。
崇禎開始興奮起來。
於是接下來,他把奏疏壓下來,留中待發。
也就是不給回覆。
大家都知道,追女人,你既要表現出狂熱,還要時常冷淡一下對方,這叫欲擒故縱。
崇禎故意壓下來,可這一壓,那群東林黨的戰鬥力瞬間全開了。
第二天,一封封彈劾的奏疏,疾風驟雨一般湧來。
有罵福王在封地作奸犯科的,有罵福王在封地草菅人命的,還有人罵福王在當地收刮民脂民膏的。
當然,更多的人罵福王在洛陽私下打造兵器,收買人心,準備造反。
這種言論乍一看,說得彷彿真的很有道理,如果崇禎不知道這是溫體仁去掀起的一場風浪,僅僅只是看大臣們寫的這些奏疏,還真以為福王要桌子一掀,本王反啦!
崇禎依然故意壓著,這下就把大臣們都著急了。
陛下,難道您不知靖難之役嗎?
當然,沒人敢在靖難之役這件事上亂嚼舌頭,畢竟崇禎是朱棣一脈,朱棣後面那是天命正統。
好,遠的靖難之役不說,寧王造反可以說吧?
見皇帝沒反應,於是一幫大臣又把寧王造反拿出來說事。
還好崇禎這一段時間都沒有上早朝,要不然皇極殿上估計到處都是大臣們的口水。
五天過去了,急得團團轉的大臣們屢次要去乾清宮陛見,都被攔下來了。
於是大家一致認為,皇帝還是太心慈手軟啊,估計是憐惜福王是自己的叔叔,開不了這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