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推官風波(第2/3頁)
章節報錯
你是不是覺得皇帝還有耐心只砍知縣?
所以啊,王永光乾脆大門一閉:今日天氣陡變,本官偶感風寒,所有事由吏部左侍郎成基命暫代。
成基命是個什麼人?
那是根正苗紅的東林人士。
好,這下好了,王永光撂擔子在家裡養病,事情都遞給成基命。
這下就有人炸毛了!
誰呢?
內閣首輔周延儒!
這事他本來管不著的,畢竟知縣的任命,吏部來就可以了。
但是這明顯是損害他的利益的事啊。
他一個內閣首輔,現在屁股剛剛坐正,正想著在朝堂上安插幾個自己的心腹,順便在下面也扔幾個知縣。
為什麼要扔知縣呢?
知縣重不重要?
告訴你,知縣這官位不大,但非常重要。
原因在於夏稅和秋稅,都是知縣來收。
知縣派人去收的時候都有慣例。
什麼慣例?
玩耗羨的小把戲,還有踢斛。
什麼是踢斛?
就是用斛(古代的一種容器)裝好糧食後,一個差役會踢一腳,落下來的糧食要麼是耗羨,要麼是加派的部分。
這些差役的腳法,擱在後世,那是分分鐘可以血洗歐洲豪門帶領國足走向全世界的。
從這一點看,大明朝的收稅缺乏一些標準化,所以是有非常大的灰色收入的,這些灰色收入的第一支配權是在知縣手裡。
為了升官,知縣多報耗羨是非常正常的,收上來的一部分是要孝敬給上面的人的。
這樣等某個地方的知府有了空缺,就可以輪到他。
京官是不參與收稅的,但是他們從來都可以不動聲色,拿到收稅孝敬上來的錢。
這是大明朝不成文的官場潛規則。
所以,順天府的知縣一被殺空,所有人當然就激動起來了。
甚至沸騰了好不好!
最沸騰的當然就是咱們的內閣首輔周延儒了,這貨本身就看不慣那幫東林偽君子。